1 / 16
文档名称:

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1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绣球::广西壮族文化符号的表征熊晓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530006)摘要:在当代广西区域民族文化建构过程中,,雕塑等符号化形式出现在公共空间和重大场合中,,:绣球;文化符号;表征;文化资本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3—7020(2010)O6一o024一O5与铜鼓,壮锦一样,,,而且以全新的审美形式出现在各种公共空间和重大场合中,,,绣球如何充当了壮族的文化资本,这对当代广西的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与认同意味着什么,,?朗格所说:"符号即我们能够用以进行抽象的某种方法."…基于这种抽象,,更富于意味形式的境界,,同时被赋予了多种的表现性形式,,从实物绣球到符号化绣球最初,绣球作为壮家人的爱情信物,《岭外代答》中记载:"上巳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位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砣'.男女自成,则女受砣而男婚已定."宋代诗人朱辅在《溪蛮取笑》中也说道:"土俗岁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此外,清代的《庆远府志?诸蛮》也记载:"溪恫……当春日戴阳,男女互歌谓之浪花歌,,,,歌意相洽,即投之报之,返而约聘."可见,传统的绣球是壮族青年男女之间交往与定情的信物,而且它往往与壮族的对歌活动联系在一起,,作为爱情信物的绣球不再是用于抛掷的小布包,,外观绣有花纹,里面包有豆粟,棉花籽等农作物种子,,抛绣球搭建情谊,,,,与之相关的青年男女对歌谈恋爱,抛绣球,绣球定情,制作绣球等活动也被打上了"四旧"的标签,,就连绣球技艺一直最有名,历史最悠久的"绣球之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传统一路走来的绣球,,如今它不断向商品化迈进,,家家户户都是刺绣作[收稿日期]2010—1l一15[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绣球(10YCH19)[作者简介]熊晓庆(1985一),女(壮族),广西武呜人,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以制作绣球为主,兼及鞋子,提包,,刺绣者以女性居多,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它象征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老少平安,身体健康,,绣球也日益发展成为广西最富特色的壮族文化元素之一,,符-N-化绣球的表现形式伴随着八桂大地不断开放的步伐,作为吉祥物的绣球在市场化传播的过程中,,业已借助各式各样的符号化形式出现在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