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47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1概述结构控制技术是工程抗震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技术通过在工程结构的特定部位装设某种装置(如耗能支承等、或某种子结构(如调频质量TMD等、或施加外力(外部能量输入,以改变或调整结构特性,确保结构及其附属物的安全。作为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结构控制技术,减隔震技术利用特制的减震及隔震装置,大量消耗或阻止进入结构体系的能量,达到控制结构内力分布与大小的目的。: 地震动的频率成分很复杂,但地震能量一般集中在一个频率范围内。 结构的阻尼越大,结构的地震反应越小。,它的工作原理是: 采用柔性支承延长结构周期,减小结构地震反应。 采用阻尼器式能量耗散元件,限制结构位移。 保证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刚度。3减隔震技术设计原则采用减隔震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能力。在设计时要分析其适用条件,正确选择、合理布置减隔震装置,并重视细部构件和构造的合理设计,以确保减隔震设计的效果。、隔震设计的情况有以下三种:(1桥梁上部结构为连续形式,下部结构刚度比较大,整个桥的基本周期比较短。(2桥梁下部结构刚度不均匀,引入减隔震装置可调节各桥墩刚度,避免刚度较大桥墩承担很大惯性力的情况。(3场地条件较好,预期地面运动具有较高的卓越频率,长周期范围所含能量较少等情况。,应将重点放在提高耗散能力和分散地震力上,不能过分追求加长周期。应选用作用机制简单的减隔震装置,并在其力学性能明确的范围内使用。另外,减隔震装置不仅要能减震耗能,还应满足正常运营荷载的承载要求。具体有以下要求: 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减隔震支座都应保持良好的竖向荷载支承能力。 减隔震装置应具有较高的初始水平刚度,使得桥梁在风荷载、制动力等作用下不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有害的振动。 当温度、徐变等引起上部结构缓慢的伸缩变形时,减隔震支座产生的抗力比较低。 减隔震装置应具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 布置在桥墩顶部,起降低上部结构惯性力的作用。 布置在桥墩底部,能较大幅度降低整个结构的动力响应。,要使减隔震装置充分发挥减震耗能的作用,必须使非弹性变形和耗能主要集中在减隔震装置。为了使大部分变形集中于减隔震装置,不仅要使减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远低于桥墩、桥台、基础的刚度,还要避免桥墩屈服先于减隔震装置屈服。另外,构造措施对减隔震桥梁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减隔震设计中,应充分注意构造细节的设计,并对施工质量给予明确规定。4减隔震装置与系统目前常用的几种减隔震装置有分层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滑动摩擦型减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钢阻尼器和油阻尼器。一个完善的桥梁减隔震系统应包含柔性支承、阻尼装置和构造措施三部分。常见的柔性支承装置是橡胶支座,它能满足桥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温度等因素产生的位移要求。提供耗能的阻尼装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材料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