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八仙油气田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评价邓奎1阎晓莉2李亚萍3(;;)摘要南八仙构造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了的背斜构造,通过以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充分结合钻井、测井、试油试气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充分发挥人机联作系统的各种显示手段,把常规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数据体、多种属性数据体相结合,进行全方位解释。检验和修正断层的解释方案。确定了新的有利区域,对下步南八仙的滚动开发实际应用起到指导作用。,距离大柴旦镇约80km,方位286°,距工区不远处有315国道通过,有简易公路直达本区,交通较为便利。所处地理区域内气候寒冷干燥,少雨多风,冬季漫长,夏季短促,日温差变化大,年平均气温为2℃,—。该区风季为2—5月份,多为西北风,最大风力8—9级。地面多以风蚀残丘为主,成排分布,地面海拔高2700~2800m。相对高差100m左右。南八仙构造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马海大红沟隆起亚区马海南八仙背斜带上的一个三级构造。西北紧邻冷湖七号构造,东与马海构造相邻,南以陵间断裂与伊克雅乌汝凹陷为界。柴达木盆地是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南八仙构造所在的北部块断带区域上为一套刚性的元生代花岗片麻岩和古生代浅变质岩。盆地的发育始于印支运动以后,大致经过三个发育阶段,中生代的山前断陷,形成早侏罗世潮湿气候下的淡水断陷湖;第三纪古新世—中新世的大型坳陷,形成第三纪干燥气候下的坳陷湖;第三纪上新世—第四纪的缓慢抬升迁移到褶皱回返,形成第四纪干燥气候下的咸化坳陷湖。南八仙构造为一基底隆起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背斜构造,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以晚燕山运动、早喜山运动和晚喜山运动尤为强烈,形成了以仙南断层为代表的深层构造和以仙北断层为代表的中浅层构造。,充分结合钻井、测井、试油试气资料,开展精细构造解释。充分发挥人机联作系统的各种显示手段,把常规三维地震数据体、相干数据体、多种属性数据体相结合,进行全方位解释。解释中充分利用三维数据的丰富信息、利用解释系统的多种功能,在不同方向、不同间距、不同比例的垂直剖面上解释断层;在时间切片上解释断层;利用相干数据体解释和检验断层的平面组合;利用三维可视化显示和解释断层,检验和修正断层的解释方案。,完成了南八仙油田T2,、K3,、K4、T2、K6、T3、K9、K10、T4、T5、TR和T6十二层断裂系统平面图,结合地震剖面特征,基本明确了本区的断裂特征:该区断裂十分发育,从T2,构造图上可以看出:断层总数多达38条(一次三维33)。主要发育两条主控断裂,三组次级断层。本区断裂结构清楚,纵向上,表现为两种不同特征:深部断裂(下干柴沟组前)以逆断层为主,主要受仙南断层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发育有第41号断层;浅层(T2,、T2、T3)表现为三组不同类型的断裂相切割,一是位于仙北断层上盘并与仙北断层斜交的一组北西西向的逆、正断层,二是在仙北断层尾部(东部)发育的一组北西西向张性断裂的正断层,三是与仙北断层近于垂直的南北向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