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炮制方法总结炒法1、炒法: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的方法。2、步骤:放锅(平放或斜放)——热锅——投药(适宜)——翻炒(均匀)——出锅(迅速)一、清炒法目的:增强疗效——如炒王不留行、紫苏子、牛蒡子等;焦麦芽、焦山楂等。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莱菔子、瓜蒌仁、苍耳子等。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牵牛子等。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大蓟、荆芥、牡丹皮等。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苦杏仁等。有些药物炒制后还可以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从而利于贮存。1、炒黄:药物净制或切制后,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或爆花、或溢出香气等的方法。2、炒焦: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多为黄或深黄色),并有焦香气。3、炒炭: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棕黄色或棕褐色。二、加辅料炒法目的: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和矫臭矫味等。同时,某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1、麸炒(每100kg药物,用麦麸10~15kg)目的:增强疗效——如山药、白术等。缓和药性——如枳实、苍术等。矫臭矫味——如僵蚕等。操作方法:先用中火或武火將锅烧热,再将麦麸均匀撒入热锅中,至起烟时投入药物,快速均匀翻动并适当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2、米炒(每100kg药物,用米20kg,最好湿米)目的: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矫正不良气味,如昆虫类药物。操作方法:(1)先將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2)先將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使其平贴锅上,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要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3)米与药物同时下锅。(4)米与药物同时下锅,加盖熏。3、土炒(每100kg药物,用土粉20~25kg。可用灶心土、或黄土、赤石脂等)目的:灶心土味辛性温,能温中燥湿,止呕,止泻。故常用来炮制健脾止泻的药物,如山药等。操作方法:將灶心土研成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4、砂炒(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目的: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如狗脊、穿山甲等。降低毒性,如马钱子等。便于去毛,如骨碎补等。矫臭矫味,如鸡内金、脐带等。操作方法:取制过的砂放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药物,不断用砂掩埋、翻动,至质地酥脆或鼓起,外表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投入醋中略浸,取出干燥即得。5、蛤粉炒(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适于炒制胶类药物。)目的: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调剂和制剂。降低药物的滋腻性,矫正不良气味。可增强药物的疗效。操作方法:將研细过筛后的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经加工处理后的药物,不断沿锅底轻翻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6、滑石粉炒(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40~50kg)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