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金曾豪金曾豪,江苏常熟人,中,常熟市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已出版著作21部,主要成就在儿童文学。其中长篇小说《狼的故事》、《青春口哨》、《苍狼》、《蓝调江南》获得中国作协第二、第三、第四、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青春口哨》获中宣部第五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九届国家图书奖。听书的故事听书,苏南俗话。系指听苏州评话和弹词。评弹是弹唱世事人情、评点善恶美丑的艺术。在金曾豪的少年时代,常熟不仅盛行评弹,还涌现出许多如黄异庵、陈希安、蒋云仙、侯丽君等评弹名家。作为常熟人,金曾豪十分幸运,从小就受到评弹艺术的熏陶和教益,可以说,苏州评弹是他的第一个文学老师,书场是他的文学大课堂。俗话说,“小书一段情,大书一股劲”。与其他孩子一样,曾豪起初对打断故事的弹唱挺烦的,而乐意听评话,醒木一响,故事哗哗流淌。后来,随着年岁增长居然渐渐听出些弹唱的好处,竟能分辨出调门来。此时他已长成大孩子,再不好意思拉着大人的衣角进书场听“白书”了。于是,与几个大孩子一商量,想出了个穷办法―――大伙凑钱供一个代表去听书,次日再向大伙传达。尽管此人善于复述,但总不如“原版”动听。于是,大家动起了小脑筋,终于想出了听隔窗书。原来,书台窗外是条练塘河,快开书时,他们就去说动一个船主,让他把船泊到东园书场的长窗畔。此法只适用于夏天,窗开处听得清,但边听还须边与水上蚊子作战。待到天凉,书场关了窗,就听不成隔窗书了。怎么办?尤其遇到关键章回,曾豪与小伙伴只好老着脸皮混进书场去过把瘾了。但不是从正门,而是卷起裤腿,沿着石驳岸淌水,从水后门登上石级穿过厕所,再走一小段弄堂,由侧后进入书场。好在人们也不去为难小听众们。在少年金曾豪眼里,那些温文尔雅、说古道今的说书先生值得尊敬。他们仅凭一张嘴就能把故事说得悬念迭出、引人入胜,把人物刻划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把人情世事评点得透彻通明。这样的口头传播在乡镇尤其重要,通过口口相传,使不识字的人同样可以通情达理,以至在不经意间代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那些传世精品,就是这样逐渐打磨出来的。然而,金曾豪怎么也没想到,长大以后,他竟然也会用笔来精心塑造少年形象,丰富祖国的文学画廊。尽管他不是在“说书”,却确实是在为全国少年儿童写书。梳子的故事与曾豪促膝相谈时,发现这位56岁的多产作家极少有白发,猜想定是生于中医世家的缘故。谁知他微笑着摇头说,仅略知一二,却无养生之道。说毕,从袋中摸出一把梳子,十分自然而又习惯性地梳理起头发来。原来,金曾豪多年来养成了梳不离身的习惯。他的梳子一般是白色塑料梳,就像宾馆里提供的那种。写作时,备于书桌上;出门时,放在口袋里。写得顺手时,梳梳头;写得不顺时,也梳梳头。太顺怕会平庸,不顺正好梳理思路,这是梳子的妙用。其实,他不吸烟,经常梳头,确有健脑提神的作用。有一回,他到苏州古吴轩办事,停车泊错了位,只见一个戴臂章的汉子气势汹汹地过来,手中捏着罚款的本子。曾豪依然一脸恬静的笑意,慢悠悠掏出洁白的梳子梳理头发。不料,此举竟镇住了那汉子,全神贯注于梳子,气也消了,话也软了。事后,金曾豪得意地说,自从他发现了“梳子心理效应”后,已是屡试不爽。若不信,不妨也试试。在出外作文学讲座时,他依然故我,也会公然在讲台亮出梳子来,以至于引起学生们一片笑声。想不到,梳子营造了现场气氛。还有一年夏天游历陕西,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