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苏省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药品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特殊商品。药品流通作为药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保人民身体健康、促经济发展、构和谐社会的重要行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于2009年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对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药品流通行业适应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促进药品流通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其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流通业现代化的意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一、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现状与形势(一)发展现状我省药品流通行业产生于建国初期,承担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职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营体制为我省药品流通行业迅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药品流通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总量和质量上均处于全国领先行列。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我省药品市场销售规模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省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656亿元,%,利税253亿元,%。2010年全省药品流通企业销售额达1010亿元,其中西药类783亿元,中药类159亿元。列入统计范围的医药商业企业七大类商品购进总额达532亿元,%,%。其中,药品类购进总额达409亿元,%,%,%。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达591亿元,%,%。其中,药品类销售总额达456亿元,%,%,%。经营网点快速增长,城乡药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近年来,我省药品流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经营网点快速增加,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城乡的药品流通网络,为行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0年底,全省具有法人资格的药品批发企业共428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358家,体外诊断试剂经营企业70家。药品零售药店共21425家。其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14家,下属门店5442家;药品零售单体药店15986家。全省平均每3700人左右拥有一家药店。药品流通企业分布全省各地,药品流通网络基本覆盖全省城乡,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购药方便的需求。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为药品流通企业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增强了企业快速扩张内生动力。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药品流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省药品流通企业销售超过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家,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达10家,,列全国第五。2010年度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百强企业中,我省有10家入选,列全国第二;2010年全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销售百强企业中,我省有8家入选,位列全国前五。企业性质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药品流通企业所有制由单一的“国有一体化”体制,改制成国有、国有控股、中外合资、股份制、有限责任、民营、个体等多种成分并存的格局。经营模式由单一传统批发,向批发、零售和具有时代特征的药品招标、电子商务、网上采购、医院药事服务、物流配送、第三方医药物流等多种流通模式并存发展。药品流通企业性质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服务功能逐步增强,社会作用不断扩大。2万余个药品流通经营网点覆盖全省城乡,其中农村药店约占50%,在方便群众购药、平抑药品价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急抢险、救灾防疫以及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等方面,有力地发挥了供应保障功能。特别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7年防治“甲流”、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充分体现了我省药品流通行业的社会责任。药品流通企业的快速扩张,吸纳了大量社会就业。2010年,全省药品流通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药品批发企业3万多人,药品零售企业7万多人。药品流通行业快速发展,有力地引导和促进了我省医药制造业发展,带动了医药生产以年均25%以上速度增长,为江苏从医药生产大省跨向医药强省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二)主要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药养医体制、准入门槛较低、行业管理欠缺等因素,导致我省药品流通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和问题。一是行业集中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