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GZH—8标(DK54+760~DK69+)沉降观测方案编制:复核:项目总工:项目经理: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莞惠城际GZH— (1)为做好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GZH-8标段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路基、桥梁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指导方案。(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应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以标段为单位实施。设计单位按照本指导方案,以标段为单位制定沉降观测设计方案。(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另外,应定期对沉降观测基准网进行复测,提出复测成果,复测周期不大于6个月。应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标定。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每一设计单元的工程变形测量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进行测量成果整理,主要应提交下列沉降观测成果资料:(1)施测方案;(2)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4)观测记录手簿;(5)平差计算及测量成果表;(6)沉降变形图表及沉降曲线。(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