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团队奖评语第一篇:《优秀团队评语》2012年度优秀团队评语1、2012年年初,在XX、XX等多重任务叠加的情况下,任务量巨大。经营部及时强化内部管理,使员工各负其责,整个团队内部通力协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一次次任务,且全年业绩超出部门年初预期,经济效益明显。2、该团队内部风气良好,富有活力。员工不仅团结,积极上进,公司各类会议、培训能够积极参加,而且互帮互学,努力获取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对项目的服务热情周到,急他人之所急,用团队内部的真情感染他人。3、该团工作中一致有序,严把安全、质量关。在经营中具体体现为XX安全性要高、质量要优良。坚决做到XX绝密、三级质量审查,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保证XXX活动全过程可控,无任何闪失。4、该团队精诚一致、不畏辛劳、敢于争先、毫不拖延、积极奋发的精神,如春风般充满生机,展现着公司的管理理念及独特魅力,更是公司企业形象的亮丽窗口。第二篇:《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团队》如何评价一个优秀的团队目标管理法为整合三层次绩效评估,为企业绩效评估在组织层次维向上下贯通提供了基础框架。以此为基础平台,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将绩效评估工作寓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以主管与员工事先确定的目标及其实现程度作为依据和衡量标准,对员工个人绩效、团队绩效和总体绩效进行考核评价。其一般实施步骤如下:明确整个组织下一工作周期的总战略目标和任务;各部门与组织领导共同商定分部门的工作绩效目标;部门主管与下属员工协商讨论,确定每个员工的个人工作目标,即为实现本部门目标任务自己须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根据既定的具体量化目标,在期末对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估;召开定期绩效会议反馈信息,对每个员工和部门及团队的目标实现程度和进度及今后改进方向等提出指导意见。基于目标管理的绩效评估框架有如下优越性:首先,它关注的不是工作行为而是工作成果,是员工、团队和部门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做的个人贡献大小;其次,由于目标是员工与主管共同协商制定并认可的,利用此法进行评估,有利于建立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使之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把自己与组织的命运紧密相连,大大提高组织的团队活力和整体绩效水平;同时,由于把绩效考评寓于目标管理系统,使事后评估与事前的计划控制相结合,使考评更具有动态管理的功能和效果。但是出于目标管理法本身的局限,如果对于目标甄别、确定和分解没有特别有效的思路和技法,那么这种绩效评估框架就会陷于琐碎麻烦的经验主义和讨价还价的机会主义陷阱,无法实际操作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正好,近年来新发展出来的KPI技法和BSC方法为完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框架、将绩效评估提升到战略管理层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思路。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层层设置绩效目标,关键是要鉴别确定哪些绩效属性是重要的而且是可度量、可验证的,并将它们作为KPI,形成绩效沟通和评估的量化或行为化标准体系。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员工与管理人员有了进行沟通的共同语言,可以方便地在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方面达成一致。那么什么样的指标才是KPI呢?团队奖评语。所谓KPI,实际上是对公司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因素的提炼和归纳,是对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起导向作用的引导指标体系。KPI在指标数量上是“少而精”,在指标性质上是基于战略流程、与公司远景相连接的,在实施操作上是部门和个人可以控制的。总的来说,KPI的确定要坚持SMART原则,包括如下五项基本原则:具体性(Specificresults),是指绩效指标要切中特定的工作目标,不是笼统的,而是应该适度细化,并且随情境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明确的实现步骤和措施;可度量性(Mearurable),就是指绩效指标或者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获得的,在成本、时限、质量和数量上有明确的规定;可接收性或可实现性(Accepted/Attainable/Achievable),是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水平;工作相关性或现实性(Relevant/Realistic),指的是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得到的,而并非假设的;时效性(Time-bound),指的是在绩效指标中要使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即设定完成这些绩效指标的期限,这也是关注效率的一种表现。KPI是连接个体绩效与组织目标的桥梁,它是针对组织目标起增值作用的工作产出来设定的,基此对绩效进行评价就可以真正有效激励对组织有贡献的行为。KPI首先来源于工作职位责任,是对其中少数关键职责的确认和描述;其次来源于组织或部门总目标,体现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总目标的贡献份额;其三来源于业务流程最终目标,指标要反映出该工作职位的人对流程终点的支持或服务价值。确定KPI的一般操作程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