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读《上善若水》有感模板.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上善若水》有感模板.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1/16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上善若水》有感模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上善若水》有感读《上善若水》有感上善若水:上善是指最好的美德。这里老子是用水的品性来比喻“道”,用来说明真正的圣人如水一般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用具体可感的“水”的品行来比喻抽象的“道”,我们不能把“上善”理解为居上位的统治者。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然而,最接近我们的也是它;水,是万物的源泉,能够说,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生命的延续。曾经有多少赞美水的诗歌词赋,老子就以水的特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自从读了老子的《上善若水》后,给了我深深地感触,让我从中受益匪浅;也让我学会了该如何处事做人的道理。刚开始,我见到“上善若水”这个题目,我就有些质疑,是不是老子将题中的“上”写错了,为什么不是这个“尚”呢?其实不然,老子用这个“上”是最佳选择;“上”是上进,不断进步的体现。在此,上字的用法是老子的别有用心罢了。   文中写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短短二十一个字,就涵盖了为人处事的哲理。“居善地”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果人人都按照老子的思想、教诲、友好地保护好周围的环境,那么我们以后的子孙后代将受益匪浅;“心善渊”心胸要如水一样海纳百川,心存包容,善于保持沉静;“与善人”与人交际要如水般坦诚无私;“言善信”说话要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政善治”处政当官要像水一样净化污秽,善于理政治国,发挥所长;“事善能”做事要像水般通畅如流,能屈能伸;“动善时”行动要把握住时机。文章以水的七个特性来比喻上善的人格,简称“七善”;老子借用“水”的意象和“水”的品德宣扬“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哲学。老子分别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论述,只有正确友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才会协调、和谐、持续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泉,是世间万物之源头。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生机盎然,水,自上而下,从天而降,一路波折,一路奉献;化为甘露,滋润万物。它也有它的存在乐趣:那就是造福人类,默默奉献。文中的“水利万物,又不争,处万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正是论述了那些为人默默奉献,甘做人梯而谦居下位的人。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去做的事,他愿意去做;总是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又不与他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水,既有她沉静深远的一面,又有愤怒狂奔的一面。一切事物都有自己所具有的限度,水,也是同样如此。适量的雨水,那是滋润濡养;过量的雨水,那就是泛滥成灾;少量的雨水,那就是饥渴难耐。这也正是证实了一个“度”的原则,一切皆有度。人与自然同样如此,如果人类无限地贪婪下去,对有限的资源无限地开采挖掘,那将会是无限的灾难等待着我们。自然,也有她的限度,她所能承受的限度。比如:零八年的冰雪灾害、地震,日本的海啸等毁灭性灾难接蹱而至,频频出现。难道这不值得让人深省吗?   水,既有她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劲的一面。文章写到“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强;强莫能先。”为此,“滴水石穿”便验证了这个道理,她这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持之以恒,直达目的。时间才是成功的验证,既然柔弱的水都能够将坚硬的石头滴穿,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水还柔弱的呢?所以,一方面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成功并不是所谓的“马到成功”,而是要经过一番挫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