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模板.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1/16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比较阅读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渡桑乾    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1)请从体裁和内容上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2分)答:(2)文章开篇如惊鸿,一瞥已是惊天地。请你简要赏析这两首诗的开端诗句。(4分)(2)月 夜杜 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请做一比较分析。(4分)、表达情感的方式又有所不同,请做一比较分析。(4分)答:【甲】夜雨寄北李商隐【乙】芙蓉楼送辛渐①王昌龄君问归期未有期,寒雨连江夜入吴,巴山夜雨秋涨池。平明②送客楚山孤。何当共剪西窗烛,洛阳亲友如相问,却话巴山夜雨时。一片冰心在玉壶③。【注释】①辛渐:王昌龄的朋友。②平明:黎明。③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⑴“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答:。⑵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4分)《夜雨寄北》1、李商隐是     的诗人,李白、杜甫在历史上有“大李杜”之称,李商隐合同时代的       则有“小李杜”之称。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                 ⑵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话]:_____               3、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4、本诗中“却话”一词照应了“                    ”。5、诗中蕴含羁旅他乡的抑郁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6、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7、对本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由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8、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            ,第二个表现的是            ,丛菔的作用是          9、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亲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10、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今夜”诗人在做什么。?1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2分)   君 问 归 期 未 有 期,巴 山 夜 雨 涨 秋 池。何 当 共 剪 西 窗 烛,却 话 巴 山 夜 雨 时。1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2分)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1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1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2分)“【    】”。(1分)“涨”字的妙处。(2分) 19.“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语言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