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WORD格式可编辑防雷接地规范标准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目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防雷分类 3第三章 措施 5第一节 一般规定 5第二节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5第三节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9第四节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3第五节 其它防雷措施 15第四章 装置 17第一节 接闪器 17第二节 引下线 18第三节 接地装置 19第五章 接闪器 20第一节 接闪器选择 20第二节 接闪器布置 20参考资料 20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第一章 (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 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 、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八、、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 、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且小于或等于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且小于或等于 、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 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 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 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专业知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第三章 措施第一节 。、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第二节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 (网),使被保护的建筑物及风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体均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架空避雷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5m×5m或6m×4m。二、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5m的半球体。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上述空间之外。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隔表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时,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四、独立避雷针的杆塔、架空避雷线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