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潘天寿画语录 (3).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潘天寿画语录 (3).doc

上传人:drp539609 2020/1/1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潘天寿画语录 (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宇宙间之万物万事,均可为画村、剧材,然无画家、戏剧家运用而表达之,则仍无以成艺术,原宇宙间之万物万事,本不为画人,戏剧家而存在,特画人、戏剧家,从旁借为素材而已。画者,画也。即以线为界,而成其画也。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有万物,无画人,则画无从生:有画人,无万物,则画无从有;故实物非绘画,摄影非绘画,盲子不能为画人。法自画生,画自法立,无法非也,终于有法亦非也。故日:画、在有法无法间。中国绘画不论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均特别注重于表现对象的神情、气韵。故中国画在画的构图安排上,线条的组织运用上,用墨用色的配置变化上等方面,均极注意气的承接连贯,势的动向转折。气要盛、势要旺,力求在画面上造成蓬勃灵动的生机和节奏、韵味,以达到中国画特有的生动性。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能疏密,能虚实,即得空灵变化于景外矣。实,有画处也。须实而不闷,乃见空灵,即世人‘实者虚之’之谓也。虚,空白也。须实中有物,才不空洞,即世人‘虚者实之’之谓也。画事能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一般人只注意在画面上摆实,而不知道怎么布虚。实际上摆实就是布虚,布虚也就是摆实。空白处理不好,实处也搞不好。所以中国画对虚实问题十分重视。老子说‘知其白,守其黑’,可以借用作画理,就是说黑从白现。对空白有深入理解,才能处理好画面的黑实之处。"大的重的东西,可放靠支点近的地方,而小的、轻的东西,可放在离支点较远的地方。此理亦即平衡。这种平衡不是靠相等的重量得到的,而是靠不等的距离得到的。""在布线时,常常利用不等边三角形。这样有变化,有疏密:一是线相交时成不齐的三角觚,二是线相交而延长后可得三角形的直线也不等边。不仅线条如此,就是花、石、树等一切都可依此理经营。"在构图中以不等边三角形来表现主客体才有疏密关系,远近距离感。以等边三角债来构图,则无疏密而显得呆板。宾虹先生所讲三角形的构图方法,不仅指画面的主客关系,还指点与线的主客关系。把距离不等的三点连接为三条线,形成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就有变化了,在一张长方形的画幅中,利用斜线来布置物体,使物体与画幅边线不平衡而有变化。"听天阁画谈摘录潘天寿【用笔】吾国文字,先有契书而后有笔书(笔书中有毛笔书、竹笔书,说文:聿,笔也,作隶,从手执竹枝点添书字之形象也。漆汁浓腻,不易行走,故笔画头粗尾细,形如蝌蚪,故称蝌蚪文焉)。吾国绘画亦先有刀画,而后有笔画,其发展之情况,大体与文字相同。吾国最早之刀画,始见于旧石器时代周口店所发掘之削刮器(或系雕刻器)刻有板简单对称之装饰线条,为原始之绘画。吾国最早之毛笔画,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此种彩绘陶器全用线条绘成,运线长,水分饱,流动圆润,粗细随意,点画之下笔收笔处,每有蚕头蚕尾,证其为毛笔所绘无疑,但不知其毛笔之制法与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有所同否?(长沙战国墓葬内出土之毛笔,以竹管为套,木枝为杆,兔狼毫制成,其制法是用兔肩毫附缚于木杆下端之周围,与近代所制之毛笔,先以兽毫制成笔头,插于竹管之内者不同。) 制笔之毫料,有柔软强健之不同,笔头之制法,有长短胖瘦之各异。因之书写之功能与点线之形象,亦全异样。近代通用之各种毫料中,猪、鹿毫强,鸡鸭毫软(猪毫太悍,鸡毫太弱,殊不合作画之用,已近淘汰之列),兔狼毫健(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