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5卷第3期2003年5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作者简介]兰林友,男,浙江武义人,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民族学学院博士。北京,邮编:100081。电子信箱:******@cas..[摘要]无论在国家、区域之内,还是在国际事务中,族群认同、族群关系、族群冲突以及移民等越来越成为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族群、族性概念以及族群认同理论的探讨,已经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最重要议题之一。[关键词]族群;族性;族群认同;原生论;场景论[中图分类号]C9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887(200303-0026-06OntheConceptofEthnicGroupsandTheoriesofEthnicityLANLinyou(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Whileethnicidentity,ethnicrelations,onflict,andimmigrationareincreasinglyimportantfactorsinnational,regional,andinternationalaffairs,,inthisarticle,Ihaveexaminedtheconceptofethnicgroupsandtheoriesofethnicityconcisely,inthehopeofpromotingdiscussionsofthetheoriesofethnicity,:ethnicgroups;ethnicity;ethnicidentity;theprimordialistmodel;thecircumstantialistmodel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人类学中还很少使用族群(ethnicgroups,munity一词。20世纪60年代,在社会人类学中开始用族群替代种族和部落概念。由于族群冲突是当今世界最全能的政治力量,不仅威胁着许多国家的政治稳定,而且还可能威胁到全球经济。所以,族群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简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族群?(2什么是族性?(3什么是族性(族群认同理论?一、族群: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什么是族群?简单而言,族群就是相信共享共同的历史、文化或祖先的人们共同体。换言之,族群成员视自身共享着将他们与其他族群相区分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将一个特定群体称为族群的有效标准,通常包括语言、宗教、共同历史、专门化的职业、区域的地方化、共同文化、自我认同以及他人认同。概括起来,族群共享的常见特征为种族的(肤色、宗教的、语言的、职业的或区域的特征,或者至少分享最基本的文化特质(如语言、宗教、服饰与饮食。一般来说,族群具有六大特征:(1共同的名称;(2共族群问题争鸣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兰林友同祖先的神话;(3共享的历史记忆;(4共同文化元素;(5历史家园的联系;(6团结感。这样,由于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族群成员共享某些信仰、价值观念、习惯、风俗以及规范。又由于文化特征,他们将自己界定为不同的和特殊的。无论原因是什么,这一区分主要源于语言、宗教、历史经历、地理隔绝、亲属关系,或种族。最早作出族群定义的是韦伯(MaxWeber。他将族群视为与阶级、地位、政党相对的一个概念,认为族群是那些因体质类型,或忆,而对共同的血统享有主观信仰的人群。首先,他将族群与生物学的种族区分开来,认为构成族群的并非只是生物差异,而是自身与他人对这些特征的主观感受。其次,并不认为共享的族性本身就会导致族群的形成。第三,强调历史在形成族群中的作用。拥有共同的记忆,对明确地域和某些传统或生活方式的依恋这些要素就构成群体的集体意识。第四,认识到族性用来划分与内婚群体不一致的社会圈。通过神话和象征符号,将族群特征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圈,实质上就构成了族群(ethnie。一般而言,族群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别:民族(nationality或族裔民族(ationality与少数族群(ethnicminority或亚民族(subnational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