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14,22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23 文件大小:13.8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幼小衔接成果幼小衔接教育案例:我要上小学了金寨镇中心幼儿园刘玉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入大班的最后一个学期,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的自觉性等等。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情景描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现经过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由于假期生活的宽松,变得有些懒散和拖沓。很多孩子还没有从假期的生活作息中调整过来,变得爱睡懒觉。孩子的来园时间从7:30到9:30,参差不齐,这缭乱了幼儿的正常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孩子正常的学****更不利于适应将来的小学生活。如何鼓励孩子早起来园,积极参加晨间活动成为教师尝试解决的问题之一。问题讨论:很多教师会采取一些激励性的手段和措施,如通过早上按时来园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吸引孩子都能早起来园。但是这种靠精神激励的做法往往难以达到长久的效果。没过多久孩子们还是遵照自己的生活****惯,早到幼儿园的还是那批孩子们,而“小懒猫们”还是姗姗来迟,促使活动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诠释与研究:要改变“小懒猫们”的生活作息,仅仅凭借教师权威的发号施令,或是外界的简单激励都不够,真正能产生影响的做法是使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从内心体验到时间观念,知道要遵循幼儿园作息时间表。通过开展的教学活动《我有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学会看懂时间,并将时间与图片配对。如:早上8点入园,8点10分晨间活动,9点做操等,让孩子渐渐了解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活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前一阶段是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表,待幼儿都能遵守作息时间表了以后,后一阶段我们与小学老师取得联系,让孩子通过调查,询问等手段,向小学老师和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作息时间,让孩子预先知道小学的作息时间表。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孩子对小学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小学生活有了充分的心里准备,还在调查、询问中增强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养成了良好的作息****惯。案例分析: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我们能够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在家时,家长也能够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学****休息、游玩的时间。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