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庆城县土桥学区中心小学三年规划模板.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庆城县土桥学区中心小学三年规划模板.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1/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庆城县土桥学区中心小学三年规划模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庆城县土桥学区中心小学三年规划庆城县土桥学区中心小学三年规划 (2013年9月~2015年7月)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能够说,中国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教育水平的诉求也日益凸现。学校教育正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对于我校这样地处乡村、资源分配相对不足、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低成本、高收益正逐渐成为广大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强烈渴望及衡量标准。出生人口下降、生源向城区学校流失已逐渐成为威胁我乡教育的现实因素。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谋求学校生存,,、现状分析土桥中心小学始建于1997年。学校原址在现土桥卫生院,2010年9月土桥中学撤并后我们在此建办了寄宿制学校。学校现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6平方米,绿化面积1200平方米,当前为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8名,在编在岗教师14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60%左右,中级以上职称3人。党员1人,大专学历6人,本科以上学历5人。乡级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人,教坛新秀1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市级绿色学校”、“县级先进集体”、“乡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于2010年秋季受省银建局捐助达到了班班通。间进行了内部改造,2011年按二类标准配齐了各专用设备,学校现有微机室、图书室、音乐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等,为学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保证。2012年秋学期,学校重新修订了《教职工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校产校具管理制度》《班主任考核制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切实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师队伍正气上扬,工作风貌大为改观,学校形象明显提升,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对学校工作进行认真的自评与反思后,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发展存在的不足,距离高标准、高品位的学校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学校环境较为陈旧,内部设施相对落后,校园文化氛围尚不浓厚,学校特色尚未形成,制度尚未真正内化为教职工的职业素养,教研工作相对滞后,学校管理模式有待更新,过程管理还需强化等。,为学生成长服务。努力建设进取、和谐、富于老区特色的学校文化,创建现代化一流农村学校。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个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让学校生活的每一分钟张扬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学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这里的“人”,不仅指学生,也指教师,以及校园中一切的人。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个性,肯定人的价值,彰显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发展,提升人的素质,完美人的生活,把每个人的幸福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这里的“人”,是成长中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不断发展中的人。因此,她(他)们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每个人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人的未来都不可限量,每一个脚印都弥足珍贵,每一滴汗水都散发璀璨光芒。这里的“人”,是幸福地成长中的人。她(他)们沐浴着爱的温暖,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打击、压制、冷落、嘲笑远离她(他)们的生活,接纳、肯定、鼓励、赞许伴随她(他)们一路走向成功。通过三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一所办学理念鲜明、校本特色明显、制度科学、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师资队伍过硬、文化氛围浓厚、设施设备先进、教学质量上乘、学生健康快乐、教师职业幸福感强、家长及社会认可的农村小学。四、工作重点,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职业行为 以有序、激活、创新为治校方略。进一步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系,形成“管理即服务,教育即引领”的管理思想。建立学生、家长、教师满意度测评机制,校务公开制,使全体教工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形成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实施监督的民主化管理体系。(2)改革内部机制,激活创造潜力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工作价值,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2、坚持教育科研,为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1)完善机制,提供保障。客观分析我校教育科研现状,把认识统一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上,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管理、加强活动的指导。(2)建设数字校园,加强教科研信息化管理,建立电子文档,便于材料的积累和管理人员的全程监控。(3)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编写完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4)不断深化和及时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如:论文专辑、教案专辑等。3、厚实德育工作底蕴,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