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湖光山色 各领风骚.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湖光山色 各领风骚.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2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湖光山色 各领风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湖光山色各领风骚——《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徐州市沛县郝寨中学韩方明邮编:221600摘要: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运用的好可以使我们的学****认识得到深化,我就从文章写作的背景、蕴涵的思想、语言的特点、写景的特点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比较阅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27课是《岳阳楼记》,28课是《醉翁亭记》,课本这样编排。我不认为是巧合,我认为,编者不是无心的,而是有一定的用意。我理解为:编者是要我们把这两篇名文放到一起来学****来比较,这样才能把握住两篇文章的精髓,获得对这两篇名文更深、更好的理解。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北宋王朝到了仁宗时,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危机四伏,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不改变政治上的积弊,不足以图存,纷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主张,在这股改革声浪的推动下,促成了仁宗庆历三年的一次政治革新——由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可是,新政损害了贵族官僚集团的特权,遭到宋朝廷内部强大的因循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所以,只一年左右的时间,庆历新政遂宣告完全失败。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被贬到邓州。欧阳修这时官河北都转运使,他急切“不避群邪切齿之祸,敢冒一人难犯之颜”,遂上书替范仲淹等人辩护,于是,他也就为新政反对者所忌恨,加以构陷,同年被贬知滁州。《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治理滁州时写下的动人篇章。庆历六年,范仲淹应被贬到岳州的好友滕子京之约,参照《洞庭晚秋图》,创作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岳阳楼记》。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我们文学史留下了永远熠熠生辉的两颗明珠。说来是一种机缘,欧阳修和范仲淹都出身贫寒,自幼丧父,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和庆历新政中又都引为同志。赏析这两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一边是秀丽的琅琊山风光,一边是雄浑的洞庭湖景色。真让人赏心悦目、拍案叫好。文章最看重的是蕴涵其中的思想,《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所阐发的思想都源于儒家的“民为邦本”的优良传统。《醉翁亭记》袒露的是忘却己悲、与民同乐的豁达情怀;《岳阳楼记》推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醉翁亭记》的文眼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此时年仅39岁,却自称“翁”,亦真亦幻,亦梦亦醒。他痛心于国弱民穷,一生竭尽忠智,却落得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下场,所以,苍颜白发,未老先衰。当他面对“蔚然深秀”的琅琊山,身处“翼然临于泉上”的小亭,呼吸着山川田野的清新空气,融进滁人游众宾欢的境界,不禁暂时忘记了遭贬的际遇,沉浸在众乐之中。欧阳修做了多年的地方官,他本着“节用以爱农”的主张,实行“宽简”的政治,企图与民休息,做了许多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口碑很好。范仲淹文武双全,当年戍守边庭,抵御西夏,屡立战功。如今他神游岳阳楼(有人说,他并没到过岳阳楼),一片河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文章首先肯定滕子京治理的巴陵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然后把我们带进截然不同的湖光山水中,时而让我们“感极而悲”,时而让我们“喜洋洋”,盘马弯弓,气势蓄足。正当我们触景生情,悲悲喜喜之际,笔锋陡然一转,以古仁人为榜样,把我们从物质环境的优劣和个人的得失中超度出来,让我们挣脱名缰利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入忘我无私的精神境界,再以设问句引出画龙点睛的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自勉与勉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