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1/26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苦与最乐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苦与最乐教案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篇一:最苦与最乐教学目标:。,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教学重点: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教学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通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及词义,课上听写。(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不得志。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情,由此导入到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请学生说出课文中印象最深的句子、段落,并简要分析,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五、合作探究(课前学生自愿分组,每组4人,上课时,按照小组做好。)(一)教师出示探究题目,明确要求: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答疑)明确: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二)“价值观”探究梁启超在本文中列举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的事例,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苦乐观”?你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来谈谈。(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三)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学生自由发言)六、文章主旨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七、朗读课文篇二:最苦与最乐一、讨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