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民间传统工艺潍坊风筝.doc

格式:doc   大小:1,43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民间传统工艺潍坊风筝.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20/1/26 文件大小:1.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民间传统工艺潍坊风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生实践报告(文科类)课程名称:中国民间工艺专业班级:08对外汉语学生学号:0802110617学生姓名:费晓卉所属院部:人文学院指导教师:戴欣佚2011——2012学年第1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践报告书写要求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因课程特点需打印的,要遵照以下字体、字号、间距等的具体要求。纸张一律采用A4的纸张。实践报告书写说明实践报告中一至四项内容为必填项,包括实践目的和要求;实践环境与条件;实践内容;实践报告。各院部可根据学科特点和实践具体要求增加项目。填写注意事项(1)细致观察,及时、准确、如实记录。(2)准确说明,层次清晰。(3)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4)外文、符号、公式要准确,应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5)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的书写,严禁抄袭、复印,一经发现,以零分论处。实践报告批改说明实践报告的批改要及时、认真、仔细,一律用红色笔批改。实践报告的批改成绩采用百分制,具体评分标准由各院部自行制定。实践报告装订要求实践报告批改完毕后,任课老师将每门课程的每个实践项目的实践报告以自然班为单位、按学号升序排列,装订成册,并附上一份该门课程的实践大纲。实践项目名称:某民间传统工艺调研实践学时:16同组学生姓名:梅晓秀、蒋晶、唐露露实践地点:A506实践日期:实践成绩:批改教师:戴欣佚批改时间:指导教师评阅:一、实训教学目的通过实践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一种南京民间工艺的历史、品种、民俗应用、区域特色、审美特征以及民间艺人的生存状况,了解这种民间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及工艺,认识这种民间传统工艺的艺术、文化价值。二、实训项目内容、能力标准与学时分配序号项目名称实训类型主要内容应达到的能力标准学时分配1寻访南京的民间工艺综合训练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网络查阅、收集相关资料;走访民间工艺大师、民间艺人熟悉16三、使用教材与参考书1、《中国民间美术》,易心、肖翱子,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2、《美术工艺》,朱宁虹,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四、考核方式与标准以组为单位(4-5人)提交调研报告一份,要求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排版工整美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五、实践报告(附件)飞越千年的纸鸢——民间传统工艺之潍坊风筝●引言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古老而丰富,其纷繁的艺术形式已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民间玩具风筝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无穷的趣味性和虔诚的祈求性丰富着百姓的生活。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中国风筝传到了西方。从此,这项古老的活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形成各有特色的东西方风筝文化。风筝,古名“纸鸢”,又名“鹞子”,是普及于山东各地的一种玩具,尤以潍坊为盛。潍坊是风筝的四大产地之一,被誉为风筝之都,之所以有如此称誉,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在久远的风筝历史中传承有方。●潍坊风筝的历史每逢阳春三月,潍坊上空鸢飞蝶舞,鱼跃龙腾,一只只风筝云端飘荡,一条条银线蓝天纵横。潍坊历来有放风筝的****俗,宋代开始,明代普及,清代乾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潍县人郭麟曾写过此类诗句:“一百四日小寒食,治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米春燕多”。记述了当地青少年在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时节,到白浪河两岸放风筝的热闹场面。追寻风筝的起源,可上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人以鸟为形,以木为料,制成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据《淮南子》等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能工巧匠公输班(鲁班),受鹞鹰在空中盘旋飞翔的启迪,用竹、木片制作木鸢(纸鸢的前身),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用以窥视宋国,侦察敌情。鲁班是鲁国人,由此推断,风筝鼻祖“木鸢”的发源地,应是齐鲁一带。到了汉代用纸代木,称为“纸鸢”。风筝的名称源于五代时期,据《询邹录》记载,毫州刺史李邺于宫中做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纸鸢由此而得名风筝。唐代到清代,纸鸢、纸鹞始终是中国风筝的主要名称,同时还出现了风禽、凤巾、春申君、毫见、风瓦、八卦、鹞子等称谓。清代至今,风筝一词取代了所有的称号,成为现在的名字。潍坊风筝的起源在明清以前,实无文献可考,历代考古发现、文学名著及诗歌绘画对风筝均无明确的地域记载,而且风筝不耐久存,更无实物佐证,那么追溯潍坊风筝的起源,只能从可见的造型和绘画特征以及它与姊妹艺术的关系去推断。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6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北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从文字记载看,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郑板桥在潍县做了7年县令,诗书画皆有所长,也深爱风筝,在其《怀潍县二首》里颇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