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六篇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之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理解诗意,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2(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读着诗题,你知道了送别的什么,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送别的人是林子方。3(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按照我们过去读过的送别诗的内容来猜猜,你认为这首诗中,诗人会写些什么,4(过渡:那么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谁再来读读,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接天:与天相接。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别样:特别。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你,就是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蓝天、碧叶、赤日、红花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重点理解:无穷碧理解一:照应接天,指范围广。理解二: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理解三:也许是指有很多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课件欣赏,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师小结: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重点理解:别样红理解一: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理解二:红的有层次,有变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荷花红得多美啊~谁能用比喻或者拟人手法来描绘一下,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一美景,5(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同桌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齐读。6(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呢,是啊,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前两句说六月中的西湖,景色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诗人认为他与林子方的感情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后两句说满湖的荷叶一直绿到天边,荷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娇艳红润。也就是说诗人与朋友林子方的感情就像满湖的荷叶一样,友谊一直连到天边,像荷花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得发亮、红得似火。总结:说得真好,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