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公民凯恩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民凯恩读后感.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1/2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民凯恩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民凯恩》影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101班陈惠娟201100114《公民凯恩》是美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实验影片,被誉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电影史上十大影片"当之无愧的冠军和头号经典。这部纯粹的“电影的诗”处在战前电影伟大传统的结束和四五十年代电影的开端之间,是一部对生活高度凝炼、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心理世界的理性体验的影片。“玫瑰花蕾”是凯恩临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那么究竟什么是“玫瑰花蕾”?整部影片就是围绕记者汤普森查访能够解释“玫瑰花蕾”的与凯恩有关的人而展开。通过采访活动的不断深入,一点点地揭开这位“美国忽必烈”的报业巨子——凯恩的一生,并通过他的人生经历和事业的兴衰史,见证了一桩资本主义神话下的复杂真相。在《公民凯恩》影片最后,看着那个写有“玫瑰花蕾”字样的雪橇板被丢进火堆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荧幕外的观众,我似乎隐约明白了玫瑰花蕾的含义,这是一种拥有了一切物质仍然感受不到安全的矛盾?还是一种对爱的渴望?三、四十年代的好莱坞制片商们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为了迎合观众的欣赏趣味,为了获取票房的高额利润,不断强化电影的类型化概念。那个时代的好莱坞类型电影具有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和模拟化的场景。西部片中的孤胆英雄、硬汉牛仔等形象,铁骑救美、小人物成名等情节以及森林、城堡等场景意象都是好莱坞类型电影里常见的。然而,当时年仅25岁的电影大师——奥逊·威尔斯却改变了好莱坞过去传统的影片拍摄模式,对比《公民凯恩》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的不同。先从影片的故事叙述讲起吧。整部影片的框架非常简单:凯恩临死前说了一个字“玫瑰花蕾”(Rosebud),某报编辑部派记者去采访凯恩生前的亲人和好友,试图寻找该字的涵义。记者自始至终没有查出真相,但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把“真相”告诉了电影观众--那是凯恩幼年时玩的雪撬的名字,象征着他内心深处对天真纯洁的渴望(一个比国王更有钱有势的人,临终时最舍不得的却是最不具物质价值的怀旧物品)。“玫瑰花蕾”一词其实它只提供了电影的“骨架”,该片的精华不在这骨架里,而全在依附于骨架上的六段闪回中。《公民凯恩》这六段“闪回结构”的故事叙述是影片的一个最突出突出特点,用一系列闪回镜头打乱事件的事件顺序,每一个闪回镜头从讲故事人的角度来进行故事的叙述。这与好莱坞强调故事的客观化,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因为采用这样的“闪回结构”,每段故事都会不可避免地烙印上讲述者个人的情感色彩,对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有主观的评价。我们可以来看看《公民凯恩》的主要故事脉络:。凯恩在“天堂庄园”里去世,在弥留之际,留下了“玫瑰花蕾”的遗言。。在影片的开头用一则新闻短片简单介绍了主人公凯恩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事件和遇见的人:去世。庞大的财富和事业,不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艾米丽结婚,在参加竞选时“金屋藏娇”事发,与妻子离婚,竞选失败,扶植新任妻子亚历山大的歌剧事业,年老的隐居生活。。记者汤普森受命采访凯恩从前的合伙人,以发掘“玫瑰花蕾”背后的涵义。。在汤普森调查和凯恩生活两条线的穿插之中,汤普森分别从塞切儿、他的经理伯恩斯坦、他的好朋友里兰、他的第二任妻子苏珊和佣人雷蒙那里了解了凯恩的童年、他的事业、他的私人生活(第一次婚姻)、他的中年以及晚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