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泾县地区1.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泾县地区1.doc

上传人:dongmengguoji 2020/1/2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泾县地区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泾县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8年,泾县就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1938至1941年,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驻扎泾县云岭,周恩来、陈毅、叶挺、项英、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铁军驰骋大江南北,抗日救国。泾县茂林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地,七千余名新四军将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长眠在东流山下。泾县厚岸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王稼祥同志的诞生地。多年来,泾县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新四军老战士及其子女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2001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七十年代以来,邓小平、杨尚昆、乔石、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泾县,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泾县视察,参观了泾县宣纸厂和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并欣然题词题字,勉励泾县人民要大力发扬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精神,“进一步努力将老区发展好”。泾县[1]以水得名。境内青弋江古称“泾水”,故名泾县。县境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至30°50′,东经117°57′至118°41′之间,东邻宣州市、宁国县;南界旌德县、黄山市;西接青阳县;北依南陵县。。%。县城距省会合肥市公路里程233公里;距黄山市115公里。古志称:县境介长山大谷间,当吴越之交会,为歙池之襟喉。古代泾县境域较广。汉代,析县境西部部分地域置陵阳县。唐代,先后从泾县析出建县的有太平(今黄山市)、石埭、青阳等县。新中国建立后,于1956年将茂林区樵山乡划属太平县。。历经朝代更迭,政区分合,遂成现状。第二节气象一、气候泾县地处中纬度南沿,根据气象指标分类,属于北亚热带、副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资源丰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有春来迟,秋来早的特点。℃,℃。最热月为7月,℃;极端最低气温-℃,最冷月为1月,℃。无霜期一般为239~240天。平均初霜日为11月14日,终霜日为3月19日,霜期126天,最早初霜可能出现在10月下旬(如1958年10月23日出现了初霜);终霜也可能出现在4月上旬(如1969年4月5日)。无霜期的长短,各年也不一,有的年份达270天(如1972年),有的年份只有217天(如1966年和1978年)。积温:≥10℃年积温平畈地区为4950度。各年悬殊较大,(1961年),(1970年)。从1977年开始,本县积温有下降的趋势。泾县气温有垂直变化与地区差异,历来有“山下桃花山上雪,山前山后两重天”以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特征。泾县不同海拔高度≥10℃积温表寒潮:泾县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关系,历来在春、冬、秋三季均有北方强冷空气南下,而多次出现寒潮。建国前和建国初期无记载资料,仅据1957~1985年的资料得出:本县寒潮的年、月、旬分布如下:1957~1985年29年间,共出现寒潮145次,平均每年有5次。1965、1966两年未出现寒潮。1976、1977、1983、1984年4个年度寒潮也少。29年中强寒潮共有16次,平均每2年有一次,寒潮的出现,连续降温7~15度,最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