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名词解释——批判学派.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词解释——批判学派.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0/1/29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词解释——批判学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意识形态/120视觉文本/123解构主义/126文化工业/128法兰克福学派/130霸权/133人类传播形态的10个方面的评判标准/136女性主义/女权主义/140符号学/142非语言符号/非语言传播/144所指与能指/146意指/148隐喻与换喻/车专喻/149元语言/151话语/153批评理论/156话语理论/158文化期待/161范式/163叙事范式/164叙事/165强语境与弱语境/168跨文化传播/170权力话语/173功能理论/175话语分析/178意识形态(Ideology)简而言之,意识形态是指形成经济或政治理论的一套观念,或者是为某一阶级、群体或个人所掌握的一套观念,是社会哲学和政治哲学的一种形式。从广义上说,意识形态可以表示任何一种注重实践的理论。就历史或社会意义而言,意识形态变成了阶级支配的工具,是阶级的知识和观念特征,或者与阶级利益有关的知识和观念,因而被看作“阶级作为的具体化”。意识形态事关人所生活的世界——人与自然界、与社会、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活动,包括了他们的经济与政治活动之关系,构成了信仰与价值的连贯结构,它也可能被视为具有群体的特征。意识形态的研究是考察社会结构中的思想与政治统治权的核心问题。意识形态的概念有三种含义:从中性的角度看,它反映了社会群体通过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了解到的客观现实;从贬义的角度看,它曲解了社会行为者同现实世界的关系,掩盖了统治体系所产生的矛盾;从褒义的角度看,它是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集体行动的“驱动力”。最早采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用此表示他所谓的“观念科学”。马克思借用这个术语,指称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他强调既定的经济利益与出自其中并为其服务的法律、宗教和哲学的精神体系之间的联系。到了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意识形态不仅包括任何形式的偏见或党派利益,而且也包含了某一特定的体系所信奉的或掩饰的信念和它们所服务的利益之间的联系。使意识形态作为一个理论性的概念,并使其发生了深远影响的则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经典表述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构成统治阶级的每个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有思维;既然他们正是作为一个阶级而迸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而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黑格尔和马克思都曾经把意识形态作为“虚假意识”的代名词,认为意识形态不过是人们用以欺骗自己的一套信念,是与真理相反的虚假意识而已。但马克思有时也认为意识形态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分析是在20世纪理论界争议最大、但应用最广泛的学说之一。他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观念与结构主义,以及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相结合,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提出,资本主义除了“强制型国家机器”(英文缩写RSAs,音译利萨司,指警察、军队、监狱等)之外,还有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英文缩写ISAs,音译意萨司)。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涉及宗教信仰、教育体系、家庭、大众传媒等民问组织,与强制型国家机器虽然功用不同,但相互补足。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看不见的国家机器,也可以说是它的世俗延伸部分,属于私有领域的半自治组织,容许矛盾纷争,又是意识形态激烈争夺之地。它的主要功能是以精巧隐秘的方式,透过日常熏陶和“梯次训练、惩戒、选拔、评估”手段,促***们对资本主义秩序的驯良服从,从而确保其生产关系稳定延绵。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想像机制,具有再现功能;它同时又有一定的真实性,及其物质存在形式。这就是他所说的:“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生存的真实条件的想像关系的再现。”在马克思看来,这也是意识形态形成的原因与特性。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来源于物质现实本身,而不是社会行为者(或主体,这是阿尔都塞对个体的称呼)。意识形态具有物质性,包含双重含义,即它存在于组成社会结构的机构和实践中;而且它把具体的个人建构成主体,即意识形态使个人对他们生存的世界产生了意识。个人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最终也是受到生产关系与阶级关系的制约”。由此,阿尔都塞提出了独创的“意识形态/主体”说,揭示了意识形态在人类主观性结构中的基本构成作用,以及它如何把个人变成了主体。他认为,意识形态一方面只归个人所有,服务于大写的主体;另一方面,它又对每个人发挥塑造作用,使之成为各个不同的小写主体,听命于意识形态的主宰。意识形态能从无数个人当中征召主体,而将其改造为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