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走近杜甫一导入,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我受史小红女士所托,来和大家聊聊。据了解,去年我们讲过孔子,我今天要说的这位中国大诗人,他是孔子在唐代的知音。他出生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并且终身以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思想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杜甫。出示幻灯片(走近杜甫)二要说杜甫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杜甫的身世。?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他 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典型的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过度 孔子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学而优则仕”,所以我们古代的读书人,在读好书的基础上都是要去从政的,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天下”。那么,杜甫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样崇高的人生理想,必须是要做官才能实现的。读好书是就为做官做了一个准备。那作为一个小县令的儿子还算不上官二代,怎么出人头地呢?我们来看杜甫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漫游阶段。。补充唐代风俗漫游和隐居,以李白为例。杜甫进行过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五年后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这一阶段杜甫的代表诗篇是《望岳》,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出示幻灯片?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首句“岱宗夫如何?”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大自然特别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里用了割字,写泰山的高大,像一把刀一样,阳面是白天,阴面是傍晚“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过度 杜甫的理想实现了没有呢?有一句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杜甫三十五岁了,读书和漫游,虽然使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没有能够一举当官于是他来到长安,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阶段二,困居长安阶段,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到长安目的就是求得一个官职,有所建树。天宝六载,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