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枣核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枣核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650986**** 2020/1/3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枣核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枣核》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思乡恋土的感情,引发爱家报国的情思。2、认识作品设置悬念的构思特点。教材说明: 1980年初,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访美归来后,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系列随笔《美国点滴》共10篇,《枣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风烛残年的老人,作者的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后,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的事。全文表达了海外华人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故土的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本篇课文被安排在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只安排一个课时。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故乡情思”,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对故乡不同的情思。教学重点:文章精巧的结构,热爱故土的深情。教学难点:理解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阅历尚浅又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可能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还缺少一定的感知和体会,尤其是对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许久的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如诗歌孟郊的《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等等,来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进而联系课文并更深一层地明白:爱国主义精神往往集中表现在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而这种思念和热爱又牵连着故乡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设计说明: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为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课文内容,学****饱含深情的语言②学****课文以枣核为线索结构全篇的精巧构思。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为主线,联系人物所处的生活环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领会人物情怀。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树立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意识。这三个目标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的抒发如果脱离了具体的事物是永远不会感染人的,所以“枣核”为感情的抒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同时真情的抒发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饰,往往是真话,朴实的语言更让人感受到内心深处最质朴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以情境体验法、线索引导法、点评引导法指导组织教学,学生以朗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文章的主题。教学过程: 预****设计: 1、自读课文,围绕“枣核”将课文分成四部分,并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思考“枣核”在文中的作用。 2、在文中画出能表现同窗依恋故乡的语句,选择其中的两句说说你的理解。(前者是为分析课文结构服务的;后者是为理解人物情感服务的)一、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课件:诗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国心》片段。(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情境体验法,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气氛,融入文章内容。)二、放声朗读1、注意以下词语:蹊跷掐风烛残年殷切玛瑙故弄玄虚嫣红匀称感慨良深不约而同追忆泛舟2、学生有表情地重点朗读:第1、3段,第7段最后4句(选读的内容,意在让学生体会枣核在友人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分量,无可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暗示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为下面学生分析课文精巧的结构作铺垫。因为这是学****重点,课堂教学要从不同角度寻求突破。)三、扣住标题、理清脉络1、默读,画出与标题“枣核”有关的句子。2、交流后试着围绕枣核来概括全文的结构?并找出全文的主旨句。(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