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订正太素脉秘诀.doc

格式:doc   大小:217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订正太素脉秘诀.doc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20/2/1 文件大小:2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订正太素脉秘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篇名>订正太素脉秘诀书名:订正太素脉秘诀作者:朝代:年份:<目录><篇名>家传太素脉秘诀序属性:夫宇宙之寥廓。莫能穷其涯际。然阴阳神鬼之运输。雨露风雷之灌溉。花卉之繁荣。日月之明晦。甚之河海渊源。蜃楼万变极大内之幻观隐现。细之杜宇悲春。雌鸠唤雨。种种色像。各尽其致。噫。此皆一脉为之橐龠。消息于其中也。岂吾人一身。为天地生民立心立命。担千古道脉之继。纲常礼乐之宗。超万物独钟其灵。而秉彝反异耶。故藏教云。父母及子相感。业神入胎。地水火风。众缘和合。渐得长生。从一七至五七日。生五脏上下气。通身前身后。左右二边。各生脉五十条。一身之中。共、八百吸气之脉。至是皆具。通诸出入息气。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阳生于子。火实藏之。所以三焦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自中出夹脊而上。贯于脑。过重楼通之左右手。呼吸之有浮沉迟数。可占其休咎生死疾患。莫得秘藏。是太素之所以有七珍九候。析五行之微。辨八节之候。何其明且备也。虽然。呼吸即阴阳运输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泽即花木荣繁也。耳目即日月明晦也。及至出圣入贤。驰王骤帝。纬地经天。若大功业。莫不从此精神酝酿之也。先儒云。人身一小天地。信哉。余读张山人脉诀。知其得先天之正。抉石室之珍。穷及性命微言。终始造化妙绪。其资与生人养命之道。功岂浅鲜。因附剞劂以共海内。特书此以志其大云。豫章云林龚廷贤撰<目录>卷上<篇名>太素造化脉论属性: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离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浊未分也。太初者。阴阳之初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本立道生。太极者。万物之极也。否极泰来(董按此处应加“泰极否来”句)阳极阴生。阴极阳生。物极则返。极者终也。终而复始。太极者。气形质之本也。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列子曰。圣人自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足生。故曰。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董按此处应加“太始者。形之始也”句。)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万物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状。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二。二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列子曰。只言四者究也。究者极也。则吾所谓太极者是也。夫太素者。本于五太。五太者即五行。五行即五太也。五行者阴阳也。阴阳则一。极而必返。终而复始。岂非先传所谓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之妙欤。太极者。天地无极之前。阴含阳也。有象之后。阴分阳也。阴为阳母。阳为阴父。故阳生于子。极于巳。而一阴来。阴生于午。而极于亥。故一阳来复。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故震为长男属火。火生于寅。巳为胞胎。巽为长女属水。水生于申。亥为胞胎。巳亥为天地之门户。阴阳之根本也。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盖奇偶之数。而以为类分。其奇数属阳。天之象也。偶数属阴。地之象也。天一者少阳。地六者太阴也。少阳太阴。交而生水。地二者少阴也。天七者少阳也。少阴少阳。交而生火。天三者少阳也。地八者少阴也。少阴少阳交而生木。地四者少阴也。天九者太阳也。少阴太阳交而生金。天五地十交于中而生土也。此阴阳太少判合。万物生成变化之道也。夫水火者坎离也。坎在北方阴位。而卦属阳。离在南方阳位。而卦属阴。坎以阳而生在上。离以阴而生在下。则天下地上而交泰。水上火下而既济矣。使阳出于上。阴复于下。则天自天。地自地。水火不交。安有阴阳交济之理哉。天地未分。浑沦莫测。天地既判。人位乎中。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莫不禀阴阳以成。故易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而成夫妇之道。夫妇之道立。而生意无穷。夫人者禀阴阳五形之秀气以生。身居天地之中。心居人身之内。备万物之理。为万物之灵。识天时。知地理。通人事。明物情。善万物声色气味。故灵于万物者人也。主人之一身者心也。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天地升降。有逆从胜复之明。天气动而变。地气静而常。乃备五行之化气。然后合其用。凡万物未有不赖天地之气而化生者也。善脉者。知阴则知阳。知阳则知阴。然而可以心察。可以指别。可以类求。可以意识。可以全生。至道玄微。变化无穷。熟知其源。形表气里而为相成也。夫寒热欲发之气。如阳未并阴。阴未并阳。因而调之。真气乃安。邪气乃正。经云。圣人治未病之前。不治已病之后。夫天若失土。则不能荣养万物。盖天地万物。皆以土为本。故万物之旺。由土而生。万物之衰。由土而归也。夫荣卫者。阴阳之纲纪。脾胃者。阴阳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呼吸。数也。循环不息。应有常变。同天运之无穷。乃一身之主宰。养肌和胃。神悟灵机。心识微妙。心为君主。乃顺中和脾土为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