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用智慧与反智慧——卢梭《论科学与艺术》读后感08社会学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一文是1749年参加法国第戎学院悬本题征文的应征作品。卢梭在文中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他认为知识的积累加强了政府的统治而压制了个人的自由。他总结得,物质文明的发展事实上破坏了真挚的友谊,取而代之的是嫉妒、畏惧和怀疑。“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有助于敦促风化呢,还是伤风败俗呢?”这是卢梭在《科学与艺术》一书中主要探讨的问题。而我在第一次从本书中见到这个观点时我是非常震惊的,在我生命过去的19年里我从来没想过科学和艺术会与社会风气有联系!科学与艺术在我眼中是如此的脱俗,他们就像是存在于另外一个高于我们的世界,却总能不时的创造某些让我们觉得惊叹的东西。认真思考过后才发现科学与艺术真的已经不再有那种光环了——在很久以前他们就慢慢显现出了他们丑陋的一面,只是我没有注意和正视,比如科技带来的污染,艺术带来的懒散和奢侈之风——貌似在思考过后任何东西都不会再有神圣的光芒,这是否可以算作卢梭眼中科学与艺术所带来的一种信仰的丢失呢?让我更感挫败的是早在19世纪三十年代甚至之前这个议题就已经被文人和学术界广泛讨论了。我才认识到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只是在一味的接受别人告诉我的东西,躲在他们的想法和经验构成的保护膜里,原本以为家人和朋友在提供这一切,现在发现那层保护膜是社会特殊人群所塑造的,他们用那些看似安全的东西限制我们的视野,囚禁我们的思维。由于这个保护膜,我不注意和正视的事物有很多,科学与艺术的缺点就是其中一项。而现在能够学习这些千百年前学者的理念来捅破这层蒙蔽我们双眼的混沌,真是很幸运的。我想人类思维最大的好处即是如此,你能和其他人交流想法,你能知道你什么时候是错误的,什么时候改变想法,什么时候选择往前,什么时候选择止步反思。在卢梭眼中科学与艺术让人类失去了很多童年时期的天真,这就好像我们长大后在复杂社会浮沉后对童年纯真的怀念。而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人类思想的才有了更大可能成熟,才会有足够的智慧来反思这一切,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成长是一个过程,对个人如此,对社会亦是如此。如果你2因为某些危险和挫折而停步不前,那就好像实验中的老鼠因为玻璃的隔阂而停止一样永远也吃不到食物。相反,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摆脱小白鼠的命运。本篇读后感是《论科学与艺术》的第一部分,分为28个自然段。以下为各段段意:(1)人类曾利用理性创造了宏伟的奇迹,在文艺复兴后这些奇迹又重新开始。(2)文艺复兴使得科学与艺术在欧洲重新发展。(3)身体需要是社会的基础,精神需要则是社会的装饰。科学与艺术作为社会的装饰束缚了个人的人性和自由。(4)文艺复兴这种不那么勉强的文明使得我们的世纪与国家超越一切的时代与一切的名族。(5)装饰掩饰了真实的丑恶,使得外边与实质格格不入。(6)艺术流行前举止直接反应个人的性格,艺术塑造我们的风格后罪恶的方面都被隐藏。(7)艺术的规定形成了一整套的风俗,驱使我们放弃天性,趋向一致,我们也在这种永恒的束缚下迷失。(8)虚伪一致的礼仪成为罪恶的保护者,用德行和文明来装饰我们的粗鄙,卢梭认为“这和他们那种矫揉造作的朴素同样是不值得我去称赞的”。(9)异邦人从科学与艺术规定的框架之外看我们追求的风尚的领会,和我们想象的会是截然相反的,因为他们将会看清我们的虚伪和恶劣。(10)过渡段。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