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作者:IT036投资…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245更新时间:2007-6-22上证指数计算方法上证指数系列均采用派许加权综合价格指数公式计算上证180指数上证成份指数以成份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1000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本数),基日成份股的调整市值亦称为除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根据国际惯例和专家委员会意见,上证成份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总股本)为7%,低于10%,则采用流通股本为权数;某股票流通比例为35%,落在区间(30,40)内,对应的加权比例为40%,则将总股本的40%作为权数。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上证50指数上证50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1000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50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上证红利指数上证红利指数采用派许加权方法,按照样本股的调整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调整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调整市值=∑(市价×调整股数)。调整股本数采用分级靠档的方法对成份股股本进行调整。上证红利指数的分级靠档方法如下表所示:流通比例(%)≤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加权比例(%)流通比例20304050607080100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上证综合指数与分类指数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股数)。新上证综指采用派许加权方法,以样本股的发行股本数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成份股的总市值/基期)×基期指数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股数)。基金指数基金指数以基金发行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计算公式为:报告期指数=报告期基金的总市值/基期×基日指数其中,总市值=∑(市价×发行份额)B股价格单位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上证B股指数时,价格采用美元计算。成份股中的B股在计算其他指数时,价格按适用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折算成人民币。“实时逐笔”计算。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竞价结束后,用集合竞价产生的股票开盘价(无成交者取昨收盘价)计算开盘指数,以后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直至收盘,实时向外发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除数修正法”修正。当成份股名单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市值/新除数其中,修正后的市值=修正前的市值+新增(减)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凡有成份股新上市,上市后第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上证180指数除外)。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在交易时间内突然停牌,取其最后成交价计算即时指数,直至收盘。暂停交易--当某一成份股暂停交易时,不作任何调整,用该股票暂停交易的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直接计算指数。若停牌时间超过两日以上,则予以撤权,待其复牌后再予复权。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内部职工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