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 变电站设备治理一一一    设备基础表面出现开裂、露筋、混凝土基础保护层脱落时,应进行抹灰修补,恢复原样。 设备基础发生异常位移、回填土下陷、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设备基础下沉时,应由有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勘察、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方案,采用回填、高压灌浆、桩基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 如设备基础下沉是由于排水措施不完善等情况导致,在基础整治前,应先考虑排水治理,防止造成设备停电以及基础整治后再次塌陷、下沉。  基础表面平整密实、色泽均匀,无露筋、裂纹等缺陷。 外形美观,尺寸统一,无下沉、倾斜现象,   油池壁、底表面出现裂纹、脱落,应进行油池修整。 主变油池未按要求设置格栅、卵石的,应进行加装;格栅损坏、卵石风化损坏时,应进行维修或更换;卵石油污或短缺时,应进行清洗或补充。 油池排油孔金属滤网及管道堵塞、损坏时,应进行疏通、维修。 事故油池积淤、积水严重,应进行清理;排汽管损坏,应进行维修。  油池壁、底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表面光洁,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 油池壁每侧宜设置 1-2 道伸缩缝,伸缩缝内填充沥青麻丝,采用硅酮耐候胶封闭。油池壁与主变压器、冲氮灭火设备基础及电缆沟间应柔性连接。 变压器油池(贮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四周应高出地面 100mm,且排油孔应设置金属滤网。 110 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应在油池底部上方 250-300mm 处布置格栅,格栅上放置卵石,卵石厚度不小于 250mm,卵石直径为50-80mm,卵石高度应低于主变基础顶部 100mm。 事故油池应定期检查水位,及时清淤排水,以保持足够容积。  池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倒圆角工艺,表面光洁,横平竖直,颜色一致,无蜂窝麻面,无气泡。 排气、排油管道设置合理,管体无锈蚀,管路畅通。 池内格栅、卵石设置满足要求,格栅无锈蚀、破损,卵石清洁、无油污。 事故油池容积满足要求,池内无积淤、积水。一一一   钢架构的螺栓出现松动、脱落时,应对螺栓进行紧固或补充。 钢架构焊缝开焊时,应采取卸荷措施后进行补焊。 水泥杆出现脱皮、露筋时,应进行修复。 水泥杆出现裂纹、大面积露筋时,应更换水泥杆。 钢架构及水泥杆未按要求设置排水孔,应打孔处理。 架构倾斜,柱身弯曲超过允许挠度值,应进行纠偏或更换。 接地引下线断裂时,应重新焊接。  水泥杆出现脱皮时,应按照“表面清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水泥杆表面清理先用錾斧逐点打去原混凝土表面的疏松、碳化腐蚀层及开裂周围的部分,直到露出比较坚硬的混凝土为止,然后用钢丝刷或角磨机打磨,除去表层涂灰、碎削,形成一定的粗糙度,用压缩空气吹净,裂缝内不留灰尘,再用清水冲洗一遍。 水泥杆出现露筋时,应按照“钢筋除锈——刮砂浆——涂刷水泥改性剂——涂刷面漆”的流程进行恢复。 水泥改性剂未完全固化时,涂刷面漆,不准有漏涂现象。 钢架构螺栓更换时应自下而上穿孔,重新紧固时应更换垫片,紧固时应均匀用力,保证压紧。 接地引下线至电气设备上的连接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焊接,接地引下线应连接可靠,用螺栓连接时应设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 接地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牢固无虚焊,搭接长度符合规定:扁钢为其宽度的 2 倍(且至少 3 个棱边焊接);圆钢为其直径的 6倍;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 6 倍。  钢架构螺栓应紧固无松动、表面清洁,无锈蚀、凹凸,穿孔方式正确;底面与基础面紧贴,平稳牢固。 钢架构应平直,无弯曲、裂纹、倾斜,底部无积水,焊缝完好、饱满。 水泥杆涂层颜色一致,无漏涂、流坠,外形美观,无裂纹、倾斜。 接地引下线安装应美观,焊缝饱满,无锈蚀、伤痕、断裂。第三节 设备、  设备钢架构涂层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螺栓腐蚀严重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水泥杆钢连接处及两端金属部分出现锈蚀,应进行防腐处理。 设备、设施本体金属部分出现掉漆、脱皮、返锈,表面材料腐蚀严重时,应重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