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解读2014年3月,市政府批准了我委组织编制的《淮安市物流业及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3-2025)》(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规划》理解和执行,现作相关解读如下:一、《规划》编制背景淮安物流业经过长期以来的建设,物流业态初具规模,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但淮安物流大多从传统业态发展起来,同发达地区相比物流结点空间布局不合理、物流业集聚度不高、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迫切需要制定专业规划来统领物流业协调发展。淮安独特的区位优势,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也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良好的综合运输优势和产业基础,使淮安具备发展大商贸、大物流的有利条件。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淮安迫切需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定位,促使淮安物流业适应支撑未来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江苏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颁布,为淮安《规划》的制定发挥了政策支撑作用。市委市政府紧抓建设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必需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多渠道、多业态、内外贯通、城乡一体化的物流发展系统。要求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省内知名专家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市政府于2013年8月组织了讨论。市发改委在2014年2月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上作了专题汇报,进一步听取了相关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市政府批复印发了《规划》。二、《规划》编制意义《规划》编制进一步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决策手段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体现了提高淮安现代物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以规划引领指导物流业发展的科学思路。《规划》编制采用物流业发展与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合并编制形式,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增加了规划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方便了规划的贯彻落实。《规划》明确淮安下一阶段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方案,确定了淮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实施路径。《规划》编制有利于加强对淮安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指导,有利于促进全市物流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物畅其流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有利于推进淮安现代物流业走向区域化与国际化。《规划》提出了保障措施,明确了市发展改革委在加快物流业发展中的牵头作用,健全了管理机制,解决了淮安物流业管理多头、职责不明问题。三、《规划》主要内容《规划》通过对淮安物流现状、基础条件分析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预测,论述了淮安物流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战略重点,提出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淮安物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共分十一章45节,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明确了淮安物流业总体发展纲要指导思想坚持以推动物流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为主题,以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通道建设、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能力、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环境压力为目标,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创新物流发展方式,加强产业联动及区域联动,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节能环保、安全有序并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战略定位主要依托淮安市的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将淮安打造成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立足苏北,辐射鲁南、豫东、皖北地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形成苏北内陆地区对接沿海地区的区域性物流转运枢纽和苏北重要的保税物流集散中心。发展目标主要把淮安打造成沟通国际、服务长三角、辐射周边的苏北现代物流产业高地,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到2015年,物流增加值达到200亿元以上,重点推进形成新增营业收入50亿元上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1-2个。到2020年,物流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新增营业收入50亿元上省级示范性物流园区3-5个。到2025年要求物流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3%。《规划》确定淮安物流发展以“3平台5体系4园区8中心”建设为总体框架体系。即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发展政策三个平台,形成商贸、产业、电商快递、港口、保税五大物流体系,建设淮安东南物流园区、淮安空港物流园区、淮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淮安保税物流园区四个园区,建立淮安盐化工物流中心、淮安粮食物流中心、涟水物流中心、洪泽物流中心、盱眙物流中心、金湖物流中心、淮安新港物流中心、马坝物流中心八个物流中心。(二)确定了淮安物流结点空间布局及功能定位是依托涟水机场临空产业优势,发展空港产业物流,推动快递龙头企业建设区域快递物流基地,加强保税物流服务,建设苏北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是依托淮安综合大市场、公路枢纽、新长铁路袁北货站、西港片区,采用“一园二区”布局方案,高标准打造淮安现代综合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