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勇敢-但不鲁莽》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勇敢-但不鲁莽》教案.docx

上传人:diqiuren3210 2020/2/7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勇敢-但不鲁莽》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勇敢,但不鲁莽》教案——(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二年级第 30 课惠济路小学 汪 萍教学活动背景分析:一 、学生对“勇敢和鲁莽” 理解的现状分析低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其中有些孩子或娇弱胆小或骄蛮任性,同时,还有许多学生常把“勇敢”、“英雄行为”和“冒险”、“鲁莽”混同起来,这说明他们对于勇敢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我们要帮助低年级学生正确区分勇敢与冒险、鲁莽,学着做个懂事的孩子,少让父母和师长担心;做个聪明有为的孩子,遇到意外危险时既要勇敢地面对,又要小心谨慎不莽撞。二、学生情况的摸底调查在对我校二年级 240 余名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时,我们发现 100%的学生都愿意做勇敢的孩子,但到底什么是勇敢?在学校尤其是社会上怎样做才真正做到勇敢?96%的孩子表示不太明白。因此,对学生进行勇敢的生命安全教育势在必行,帮助孩子真正分清勇敢和鲁莽,成为一个健康、勇敢的小卫士非常重要。三、本课教学方式与手段在二年级《生命安全教育》课本里,第 30 课《我勇敢,但不鲁莽》以十分详尽的实例向学生普及面对意外和伤害应采取的正确的应对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本课时,重难点放在充分调动和利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讨论中来,通过交流、演练,真正理解勇敢,从而做个勇敢的孩子。基于以上现状,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时,我注意了将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机整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勇敢品格和行为习惯,帮助儿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教学活动目标:一、 能初步区分勇敢与鲁莽,知道正确安全的事才能大胆做。二、 通过听故事、判断等活动,培养遇到面对意外和伤害时,学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通过讨论交流、举牌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加深对勇敢的认识,把明理转化为践行。三、培养勇敢精神,学会在生活中做一个勇敢而理智的孩子。描述本活动最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8 岁学生,30-40 人教学活动材料清单:课件、板书教学活动步骤:活动一:故事导入,认识勇敢1、《勇敢的马某?鲁莽的马某?》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PPT2)2、提问:小朋友,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3、小结:马某是个勇敢的孩子,可是他救赵某时却没有考虑自己能不能做,这种不计后果的鲁莽行为结果导致双双遇难。真可惜啊!4、揭示此次安全活动的主题:《我勇敢,但不鲁莽》(板书)活动二:图片出示,辨析勇敢1、出示图片:图上的小朋友是勇敢的孩子吗?(出示 PPT3)看看图,请你谈谈对这些小朋友的看法。学生思考,交流感受。2、正确理解勇敢和鲁莽:真正的勇敢并不等于鲁莽,二者虽有共同之处——胆量大,但勇敢者是冷静的,他能机智、细心地应对挑战,处理问题;鲁莽者则是胆大妄为,举止轻率,虽不惧危险,却缺少审慎的思维和理智的判断,最后只能事半功倍,甚至使问题更严重。活动三:案例分享,学会勇敢1、 我们如何学会勇敢而不鲁莽呢?下面的这一段视频会给大家带来启示。播放《十岁男孩被绑架机智脱险》的视频。(出示 PPT4)学生看后交流感想。2、 分享情境园案例(二)。3、上面两个案例说明:面对意外伤害和危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危险来临时,因为我们年龄小,没有力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