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x

格式:docx   大小:145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x

上传人:aishangni990 2020/2/9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荐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厅环境保护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金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环保一流”是金川人对环境、对子孙的百年承诺。金川坚定不移的落实保护自然、防治污染的环保措施,坚持绿色开发、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原则,通过持续投入和科学、严格的管理机制,用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建设和保护所在区域的碧水蓝天。金川集团公司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为己任,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依托,累计投入环保资金超过百亿,规划实施重大环保技术改造项目58项。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技术,通过工艺改进与创新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通过工程措施强化源头削减和末端治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工业“三废”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水平,物耗、能耗、环保指标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十五”,达到政府总量控制目标,冶炼烟气二氧化硫利用率由“十五”%%。到2011年底,公司形成了年产硫酸252万吨、亚硫酸钠15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同行业利用SO2烟气生产硫酸的最大企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06年—2010年,/m3,%。2011年,十大“蓝天”工程发挥投资效益,市区二氧化硫浓度连续两年持续下降,/m3,达到并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2年,市区优良天数达到333天,创金昌市有空气质量日报以来最好水平。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处理能力的匹配和达标处理后的综合利用,2012年,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中水利用量达到136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到96%以上。2000年公司有色金属产量约6万吨,新水用量6173万吨,2010年有色金属产量已超过50万吨,新水用量为6707万吨,产品产量增加了8倍以上,%,公司被评为中国节能减排20佳企业。一、以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大幅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金川集团公司一直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公司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大规模科技联合攻关和基层技术革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秉持“研以致用,引领未来”的科研观,一方面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实施核心技术战略,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装备。先后建成了世界第五座、亚洲第一座镍闪速熔炼炉、世界首座氧气顶吹铜自热熔炼炉、世界第一座合成式铜闪速熔炼炉,特别是,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和应用了小时处理能力超过100万吨的富氧顶吹浸没熔池镍熔炼技术,推动中国镍铜钴冶金技术和冶炼二氧化硫烟气回收利用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基层技术革新活动,新的技术革新成果不断涌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众多难题。企业的综合技术实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位列全球镍产业前三名。金川集团公司在提高企业自身科研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合作,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目前公司在拥有一个研究院、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三个联合实验室、十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联合国内18家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创建了“镍钴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致力解决我国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难题。在二次电池和电池材料、有色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环保节能材料等领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与装置,切实增强了我国镍钴工业的国际竞争力。2009年获得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技术中心成就奖,在有色行业排名第一位。2012年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再获殊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其中一等奖项目“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镍铜钴采选冶炼创新技术成果,在矿产资源利用方面,%%,。科技创新对金川集团公司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公司共安排科研课题近500项,承担了“金川铜镍资源高效开发产业化技术”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7项,。完成46项国家标准、64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主持、参与4项国际标准的制订。获得授权专利217件,91项技术开发成果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甘肃省和有色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励。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