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w8888u 2020/2/1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剧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初探【摘要】音乐剧这个新型艺术体,汇集了各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强大包容性和极具魅力的多元风格征服了大众,带给了观众强烈的视听享受与感官体验,得到了迅速推广。然而,由于音乐剧发展历史短,进入到国内的时间更短,加之它特有的专业特点,故在教学模式上还并不成熟,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音乐剧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以期找到一条更加清晰的教学思路。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音乐剧;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1-0161-01 近年来,音乐剧对于大众已不再陌生,《歌剧魅影》《修女也疯狂》《保镖》等西方经典音乐剧大量被引进与广大民众见面,《Q大道》《变身怪医》《音乐之声》等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被改编成中文版在国内巡演,更有国内原创的中国音乐剧,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不断发芽。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一种融歌唱、对白、表演、舞蹈于一体的舞台戏剧形式。强大的包容性是音乐剧最大的魅力,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舞美手段都有可能被音乐剧吸纳,形成目前气质独特且色彩纷呈的舞台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剧演员必须懂音乐、懂戏剧、懂舞蹈,并能够把这些要素统一起来进行表现。中央戏剧学院对音乐剧人才的定位是“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演唱素质,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素质,过硬的艺术语言功力和熟练掌握塑造舞台形象能力,能够胜任音乐剧、话剧、影视剧等不同艺术创作的全能型表演人才”。一、不断探索总结教学方法然而要培养出音乐剧所需求的综合性全能型人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探索、总结更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完善音乐剧专业教学的必经之路。国内的音乐剧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实际意义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培养的模式主要还是借鉴和模仿西方国家办学模式,然而却并不十分适合中国的教育国情。西方国家音乐剧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了,硬件、师资等条件都十分完善。我国音乐剧办学时间短、办学底子薄弱。课程设置上就只是把声乐、表演、舞蹈等艺术类学科简单地设置在课程体系中,而且,音乐剧教师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从事音乐剧的。如:音乐剧演唱的老师多是教民歌或者美声的专业教师;音乐剧舞蹈老师在上课之前可能还在思考什么是音乐舞蹈;而音乐剧表演老师则几乎是直接把话剧表演的培养模式用于了音乐剧课堂。这些声乐、表演、舞蹈的授课模式都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艺术学院单一授课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最后的剧目呈现当中,就无法很好地准确诠释人物,演唱、表演和舞蹈脱节,就会出现舞台表现生硬的现象。这样就无法满足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达不到能歌善舞、唱演俱佳的效果。二、声台形表进行有机地融合要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全方面音乐剧人才,培养方式就必须要区别于传统单一的艺术表演科目的培养模式,应将声台形表进行有机地融合,来进行训练。我??传统的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讲究“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循序渐进综合培养的特色,我们可以借鉴戏曲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确立以剧为核心,体现人物为目的,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那么,音乐剧演唱就不能只是单一的发声技巧课,除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