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田园风光美,古村翰墨香.doc

格式:doc   大小:3,380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田园风光美,古村翰墨香.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2/12 文件大小:3.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田园风光美,古村翰墨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田园风光美,古村翰墨香——琼海嘉积镇大园文化古村游记关振多1月17日,阳光明媚,是琼海一月份里少有的好天气。午睡醒来,已经是下午两点钟,正是出去游览的时候。住的小区紧挨着高速路口,路的那边就是郊区村庄。在那里有一个大园文化古村,早就想到村里去看看海南的田园风光,看看海南的乡土风貌和历史文化,于是骑着自行车向高速路口驶去。到大园文化古村去,游览这个具有海南特色的传统耕读文化古村。出了小区向东走,过了惠美超市和万泉绿洲小区,在上高速路口的左侧,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大园文化古村,内进350米。顺着箭头指示,走入一条小路,沿小路南行百十米,穿越一个高速路的涵洞通道向南几十米,路旁竖着一个大牌子写有:“大园古村欢迎您”的字样。再向西走过一片稻田,一片槟榔林,就来到了大园村。相传在明朝,有一位黎公允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饱读诗书,长大后与数位乡贤挖井建村,立书办学,开创了大园村。自此,大园村香火续传,风气蔚成,家家墨香,户户书声。站在村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比较新的建筑,它由三座房子组成,中间的主建筑名曰“馨泮园”,两旁是两座略低一些的陪衬建筑,分别是“大园文廊”和“大园诗廊”。这组建筑是在明清“大园小学”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房子的前面是一处场院,左右各有一口井,一口叫“石泉”,一口叫“慧泉”。“石泉”井是黎公允先生所开掘的。他在明朝天启年间迁居大园村,建屋掘井,挖至七八尺的地方,碰到一块巨石再也挖不下去了,于是,只好回屋休息,准备另找井址。哪知第二天起来一看,巨石四周有泉水涓出,一夜的工夫,井里已溢满了清甜的泉水。于是就在此定居,并以该井为字,自号“石泉”。“慧泉”是民国时期的1935年所开掘。当时“大园小学”创建开学后,因教导有方、学风醇厚,周围十里八乡的子弟纷纷前来求学。一时间,原有的石泉不够饮用。于是在石泉的一旁开掘了慧泉,意思是为学子们提供智慧的泉水。在“馨泮园”的左侧,有一条石头铺的小路,路口竖立着一块石头碑刻着“求学古路”。石路细长弯曲向村里伸去,沿路走到路的尽头是一处破旧废弃了的老房子,样子像是学堂,这里或许就是原来的“大园小学”吧?在“求学古道”的两旁,竖立着十几块篆刻,是孔夫子以及本村乡贤黎梦祯等先人的有关治学箴言。这些篆刻是由十八名当代篆刻家无偿捐赠的上乘篆刻作品,名曰:“大园治学古训”篆刻碑林。更加为“求学古道”增添了浓厚的国学文化的韵味。在这条道上,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莘莘学子们在这里,经历了无数个清晨和夜晚,度过了多少个春去秋来,踏着青石小道在书山和学海里苦读着。不经十年寒窗苦,哪得翰林功名成。大园文化古村在漫漫数百年间,在“吃番薯饭也要送仔读书”的古训激励下,明清时期先后走出了3位举人,9位贡生和63位秀才。他们当中有人官居内阁中书、邑宰、学正等各级官位要职。从民国至现今,共出了153位大学生,其中有博士4人。继续往村里走,来到“世德园”。世德园是一座新建筑。世德园最早建于清乾隆年间,三百余年间,三毁四建。2011年,在清代私塾世德堂遗址之上重建。世德园的大门贴着一幅对联,上联为:“世传忠孝承先辈”,下联为:“德贯诗书启后昆”。进入园内,两侧是《弟子规》长廊,墙壁上镌刻着46块书法碑刻,是来自全国的书法名家特意为长廊书写的墨宝。作家陈忠实的书法大作也赫然其中。穿过长廊,来到后院,这里是“功名园”。是为大园村历史上取得功名者树碑立传的地方。进入功名园左手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励志石刻,右手有“吃番薯饭也送仔读书”的大园村古训石刻。向北是一条两旁竖有旌旗碑牌的通道,通道的尽头是一面写着“功名园”三个字的粉墙。走在这个通道上,看着旌旗碑牌上写着某某年、某某人取得某某功名的记载,敬仰之心油然而生,不由得肃然起敬。在遥远的明清时期,在数百年前的海南,在天涯海角的嘉积镇乡村,能有这么高的教育水平,能培养出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实在是让人敬佩。在励志石刻的下半部分,刻着取得功名先贤们的名字,发现他们全都是姓黎。原来大园村百分之九十的都姓黎,都是先祖黎公允的后代。在世德园的正房中,有一房间叫“同心书屋”,是大园村为孩子们传授国学文化的教室。这里也是“海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