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D-LTE系统双流波束赋形(Rel-9)技术研究中国移动通信2010年4月内部资料注意保密内容技术简介标准进展技术原理性能增益设备改造分析厂商支持情况设备规范建议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技术简介双流波束赋形结合了智能天线赋形技术和MIMO空间复用技术波束赋形(BF)MIMO?降低干扰?提升覆盖半径?提升吞吐量双流BF技术双流BF技术结合了智能天线赋形技术和MIMO的空间复用技术,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实现空分复用,并能够保持传统单流下实现的广覆盖,提高小区容量和减少干扰。?提升吞吐量?提升覆盖半径?降低小区间干扰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标准进展双流波束赋形的R9标准化已于2009年12月基本完成?2007~2008年,双流BF的整体解决方案在IMT-A技术组和标准子组上分别提交并获得了通过?2008年6月,双流BF开始在LTE-A(Rel-10)技术范围内推动?2009年3月,中国移动推动双流波束赋形技术在LTE R9立项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在RAN1展开讨论?2009年12月,双流BF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已基本完成Rel-8: tm 7Rel-9: tm8Rel10: TBD?单天线端口(port 5)? UE专用RS解调?波束赋形(单流)?基于非码本?天线数量大于4?双天线端口(port 7和8)?新UE专用RS设计?波束赋形+空分复用(最多双流)?基于非码本?天线数量大于4?八天线端口?新UE专用RS和CRS设计?波束赋形+空分复用(最多八流)?波束赋形技术发展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标准内容新UE专用导频设计:时频位置相同,正交码分UE专用导频设计Port7和8时频位置相同,正交码区分(CDM)导频密度同port5(12RS/1ms),但时域分布较疏UE专用导频和小区专用导频同在,开销较大无法准确估计时变信道,适用于低速移动环境沿用至Rel-10Cell Specific RS for port 1~4UE Specific RS for port 7,8UE Specific RS for port 5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标准内容新的独立传输模式(tm8),新的DCI format下行控制信令基于DCI format 2A设计:去掉swap flag增加加扰ID(动态指示导频序列)动态Rank调整:Rank2(双流)第一个传输块:端口7第二个传输块:端口8Rank1(单流)disable传输块的NDI字段指示当前使用的端口NDI = 0:端口7NDI = 1:端口8无预编码指示注:对于MU-MIMO,每个配对用户使用rank-1传输,无信令通知配对用户的存在,即用户无法从网络侧获知是否有用户与其配对,但亦不可认为此时无用户与其配对。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标准内容终端反馈:w/wo PMI/RI feedback重用R8中UE reporting modes终端上报PMI/RI(tm4):非周期:mode1-2、2-2、3-1周期:mode1-1、2-1终端不上报PMI/RI(TxD or tm7):非周期:mode2-0、3-0周期:mode1-0、2-0终端始终上报CQI,PMI/RI是否上报依据网络配置终端基于小区RS计算CQI/PMI/RI内部资料注意保密技术原理8天线双流波束赋形技术终端侧终端双天线接收终端计算并上报CQI基于小区RS,未考虑赋形增益依据网络配置,计算上报PMI/RI基于小区RS,发送端口数有限,无法全面反映信道PMI离散性,无法准确反映信道依据网络配置,发送SRS两天线交替发送有性能增益单用户双流BFSU-MIMO based on Dual-stream beamformingsame time-frequency ?基站侧–获取上行信道状态?通过SRS,辅以PMI/RI?依据信道状态,确定单/双流传输–生成下行赋形矢量?信道相关矩阵特征向量?赋形矢量利于降低流间干扰–计算波束赋形CQI?结合终端反馈CQI和赋形增益?计算每数据流的CQI,确定MCS注:eNodeB如何参考PMI/RI生成赋值矢量取决于设备具体实现。内部资料注意保密Case 2-4Case 2-5Case2-6Case2-7?基站侧:?下行8x2 Beamforming?Rank-1(单流)?下行发射功率46dBm? eNB 侧双极化8 天线?下行EBB 算法波束赋形?终端侧:?天线垂直极化?下行双天线接收?上行双天线轮流发射?基站侧:?下行8x2 Beamforming?Rank-1(单流)?下行发射功率46dBm? eNB 侧双极化8 天线?下行EBB 算法波束赋形?终端侧:?天线双极化?下行双天线接收?上行双天线轮流发射?基站侧:?下行8x2 Beamforming?Rank-1/2(自适应双流)?下行发射功率46dBm? eNB 侧双极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