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上海高考18虚词.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海高考18虚词.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0/2/13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海高考18虚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海高考虚词归纳1、“之”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 “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 2、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 “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 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不需翻译。如: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三)用做动词,表示“去”“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2、“乎”的用法(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鸿门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那齐国也就差不多治理好了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本句倒装, “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于是乎书以记之。”(《戴公重修水利记》)(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乎:在)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1、在;2、比。)④“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乎:对)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乎:对)⑥“亦无怪乎其私之也。”(《原君》)(乎:对于)⑦“盖进乎技矣。”(《庖丁解牛》)(乎:比)⑧“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乎:比)(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3、“者”的用法(一)表示“……的”,它可以把方位词、形容词、动词以及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名物化,相当于“……的(人、事、物)”“……的样子”(“……似的”)等等。这种情况下的“者”,一般称之为代词,也有人称之为助词。1、“……的(人、事、物)”“古之学者必有师。”(《劝学》)“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2、“……的样子”(“……似的”)“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3、“……的”,后置定语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4、“……的”,语气助词“的”,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这样的“者”,也会有指代的含义,但主要是表达语气。“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石钟山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庄子·庖丁解牛》)(二)表提示、停顿1、“者”放在主语后,在句中构成“者……也”结构,这是文言文中典型的判断句式。其中包括“一般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在一般判断句中,“者”起着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因果判断句”中,“者”相当于“……的原因(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在假设复句中,“者”相当于“……的”“……的话”,也有提示、停顿、引出下文的作用,句尾一般不用“也”呼应。“入则无法家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