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沉降观测方案1.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沉降观测方案1.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2/13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沉降观测方案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 工程概况拟建太航综合住宅楼,其场地位于太原市太航苑区北三路南侧,,建筑层数为地上18层,地下1层。该项目为基坑变形监测,,基坑东南西北均有已有建筑物,需要进行基坑的水平以及沉降方面的变形观测还有已有建筑物的水平以及沉降观测。贵单位根据太原市质检站的文件要求,委托我单位承担对该项目进行基坑监测任务。二、 方案编制依据本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国家级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国家级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国家级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级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国家级标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图太原市质量监督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变形测量监督管理的通知》三、基坑的监测项目包括:1) 基坑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2) ) 水位监测、(mm)设计控制值<3030〜60>60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mm)竖向位移报警值<20(35)20-40(35-60)>40(6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1•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4・,并应满足监控要求。,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监测点应适当加密。,必要时应设置监侧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周边环境及施工方法等实际工程状况,确定相应监测项目,及相应监测项目的控制值、预警值及变化速率等。各个监测项目的警戒值设置如下表:序号监测项目控制值(警戒值)1地(路)面沉降60mm(48mm,5mm/d)2水平位移60mm(48mm,5mm/d)3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60mm(48mm,5mm/d),位置在距基坑较远的视野开阔地三倍基坑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共布置3个高程基准点,具体做法见《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CJ8-2007附录A。根据太原市质量监督站《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变形测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的要求,需有带高程基准点。临时工作点布置尽量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位置,保证有足够的观测精度。建筑物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基准点进行的,所以这些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基准点进行相互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基准点的数目要尽量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对基准点要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5・2基坑及建筑物监测点布设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基础的构造、荷重以及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情况而定,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米设一点,房角、纵横墙连接处及沉降的两旁均应设置观测点。监测点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的特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6页、,结合建筑结构施工图,基坑的布点数为:8个,周围建筑物的布点数为:16个。对观测点的要求如下: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墙身保持一定的距离。。沉降观测的标志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情况见平面布置图。六、监测频率1) 在土建施工尚未开始时,进场布设监测点,并测定稳定初始值(不少于三次);2) 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Id观测一次(预计30天),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可每2d观测一次(预计10天)。3)基坑开挖结束(预计50天),小于7天,可每2d观测一次;7〜15天,可每4d观测一次;15〜30天,可每7d观测一次;大于30天,可每10d观测一次。4)基坑监测共计35次,周围建筑物监测共计35次。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