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英才摇篮”培养花絮   ——“0岁方案”广州课题组负责人:胡轶群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的成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纵观古今中外人才史证明:早期教育就是一个人成才的根。只有根深且广才能枝繁叶茂,可望成棟梁之材。多年前我曾接受冯教授建议,创办了非常少见的一所“社区早教屋”,名曰“英才摇篮”。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英才摇篮第一批招收的10几个孩子,情况如何呢?下面撷取几个片段供关注冯式早教事业的家长及同行们分享。一、入园关没有“阵痛”“英才摇篮”招收的孩子年龄在2~4岁之间,有些刚满2周岁。一般幼儿园每年新生入园“哭声一片”,“场面壮观”,我们的老师们为此做足了准备:1、提前来园考察,参与活动,让孩子对园产生好感;2、填写详细的幼儿情况登记表,并跟家长充分沟通,了解幼儿的习惯性格,做到心中有数;3、家长在家中给幼儿做好思想工作,不要欺骗孩子,培养自理能力及表达能力;4、入园前几天允许家长陪同适应,不让孩子误以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5、可以从家里带来宝宝喜欢的玩具、书、碟及家人的照片等,在孩子想亲人的时候有个情感依赖和寄托;6、最重要的是老师要跟孩子建立感情,如: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感到温暖,对老师产生信赖;在孩子无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让孩子心生感激;在孩子哭闹的时候不训斥或冷落,采用“情绪转移法”、“善意欺骗法”、“活动吸引法”“欲擒故纵法”等去安抚孩子,使孩子从想家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另外,对于刚来园的孩子,采用“先顺应再规范”的原则,在师生之间建立深厚感情之前,不能太坚持原则,也不要急于规范孩子的行为,待孩子适应了环境,跟老师建立了感情,再规范才有好的效果,孩子也才会心甘情愿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很快适应了入园生活,无需经过“阵痛”,倒是有的家长分离焦虑的持续时间比孩子还长。正如《0岁方案》书中说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方面,我们成人也远远不及孩子们。二、培养学习兴趣,建立信息敏感“0岁方案”指出,获得敏感就是孩子对接触最早最多的事物形成的一种爱好。从小让孩子快乐地接触什么,孩子就喜欢什么,通过实践发现,孩子越小,敏感越容易建立。1、拟人化方法建立文字敏感我们把“汉字宝宝”和“英文宝宝”进行“拟人化”,赋予那些单调的“字卡”以生命,字宝宝就像家庭成员一样,天天跟孩子们朝夕相处,有时是朋友、有时是警察、有时还是“替罪羊”……孩子们每天晚上上楼冲凉睡觉时,要跟每个“字宝宝”再见,说完再见的就把“字宝宝”翻扣过去,最后还要留几个“字宝宝”站岗值班(不扣过去)。第二天早上孩子们起床后,边喝水边叫“字宝宝”“起床”,叫到名字的就把字卡再正过来。为了融入性格习惯培养的教育,有时老师会故意让几个字宝宝“晚起床”,然后对孩子们说:“这几个字宝宝是谁呀,这么懒惰,还不起床,等一会儿,我们出去锻炼不带它去!”还有“这个字宝宝动作太慢了,做事情慢吞吞的,再不抓紧时间,我们就不等她了!”吃饭的时候,把值班的“字宝宝”挂在孩子对面的墙上做监督员,看谁饭吃得好,不掉饭粒不撒汤。一次,小朋友盼盼把饭撒在了桌子上,他飞快的用眼睛瞟了一眼值班的“浪费”字宝宝说:“浪费你不要看着我。”然后赶紧低下头捡饭粒。看到孩子认真可爱的表情,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孩子的心是单纯的,充满童话色彩的;孩子的心是独特的,需要我们去解读,只有读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也会给以“惩罚”,在惩罚中“字宝宝”就变成了“警察”:一个小朋友咬了人,批评了几次还是不改,于是老师就把他叫过来,在黑板上写上:咬人“屡教不改”罚坐,让他在小椅子上看着黑板上的字宝宝罚坐5分钟;有的小朋友不遵守规则,老师就让犯错者坐在“字宝宝园地”旁边,并告诉他:“字宝宝生你的气了,让字宝宝看着你吧!”还有的时候,字宝宝是“替罪羊”。作为当代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惯,想改正也不是一日之功。当孩子的行为让人很生气但又不能打骂,不能呵斥时,我们的老师经验丰富,就对着字宝宝“发脾气”,并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教育,最后,还问问小朋友:“我们要不要原谅它?”实践证明这种童话式的教育效果出奇的好。2、创编故事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为了发展孩子的想象能力,老师们经常把学过的汉语字词,成语串在一起,编出很多离奇、有趣的故事,还会把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编到故事里进行教育。有几个宝宝很调皮,又缺少安全意识,老师经常提心吊胆,生怕孩子受伤,于是就用电风扇、电冰箱、电视机、摩托车等字宝宝编了一个故事,名叫“受伤的皮皮”。故事的最后是皮皮的手被电风扇划伤了,流了很多血,头上被空调撞了个大包,耳朵被录音机的躁声吵聋了,他的好朋友骑着摩托车把皮皮送进了医院。在这个故事中,皮皮的行为都是从孩子身上“嫁接”过来的,所以,故事讲到皮皮被送进医院要动手术的时候,那几个调皮的孩子都哭了起来。从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