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13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2/14 文件大小:1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2009版)一般要求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的高层、小高层及多层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包括异形柱)、板柱-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屮筒结构等。材料混凝土*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合理采用高性能、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如下:受弯构件采用C20-C30;受压构件采用C30-C40;预应力构件采用C30-C50;高层建筑底层柱采用C50-C60;钢管混凝土柱采用C70〜C80。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地下室底板、侧壁和地下室各层楼板的混凝土,。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比,应在止式施工前的混凝土试配工作中,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指标测定,并通过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后确定。(试验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附录A执行)。大体积混凝土应合理选择原材料(如采JTJ低热水泥加适量粉煤灰等)和配合比,尽量控制水泥用量,控制混凝土浇灌温度和采取其他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减少混凝土干缩的有效措施,采用有效的保温保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C,温度陡降不超过10°C,避免产生裂缝。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昼夜。用于填充的陶粒混凝土容重Si000kg/m3。钢筋合理采用高强度钢材。梁采用HRB400级钢筋()fy=360N/mm2作为纵筋,箍筋可用HPB235级钢筋()fy=21()N/mm2及HRB335级钢筋()fy=300N/mm2;板可用HPB235及HRB335级钢筋作为受力钢筋(对于无延性要求的板可以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墙柱采用HRB335级钢筋作为纵筋,箍筋可用HPB235及HRB335级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高强、低松弛钢丝、钢绞线为主导钢筋。由裂缝宽度控制的构件采用HRB335级钢筋()作为受力钢筋。钢筋防腐措施受力钢筋可采用锌基涂镀对钢筋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采用锌基涂镀(不应采用热浸锌)进行防腐时,要求涂层厚度不得小于35ym,要求干膜锌含量为94〜97%。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砌体砌体除特别说明外均不作承重用。地上部分内、外隔墙采用轻质砌块,容重<1100kg/m3,强度等级>MU5O砂浆采用Mb5水泥石灰混合砂浆。室外地坪以下采用灰砂砖,强度等级>。型钢及钢板建筑结构用钢有碳素结构钢(Q235)和低合金结构钢(Q345、Q390、Q420)□钢材选用的基本原则有结构重要性、所受荷载情况、应力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钢材厚度、环境条件等。碳素结构钢(Q235)—般从B级质量等级选用,其强度较低,适合用于细长压杆以及由整体稳定、疲劳强度或刚度控制设计的构件。(Q345、Q390、Q420)适合用于由强度控制设计的受拉和受弯构件、内力大的粗短柱。合理钢筋用量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实施后,钢筋用量有较人幅度提高,这是宏观政策趋势。钢筋用量应该分结构类型、建筑高度、有无地下室、抗震设防等来考察。合理采用HRB400级钢筋能节省钢筋用量。方案或初步设计时向校审人员提供主要碗量和钢筋量汇总以便选择恰半方案-施工图设计后向校审人员提供主要碇量和钢筋量汇总,以便适当调整设计达到经济指标。主要指标:(梁、板)合计每平方用量;(柱、剪力墙)合计每平方用量;(统计中间楼层)每层每平方用量(包括梁、板、柱、剪力墙);(包括梁、板、柱、剪力墙);。根据工程统计,下列结构形式的钢筋用量可作为参考:框架别墅的钢筋用量为40-50kg/m2;多层框架住宅结构的标准层钢筋用量为40-50kg/m2;咼层住宅结构的标准层钢筋用量为60-90kg/m2;高层框剪结构的转换层钢筋用量为120-130kg/m2;平战结合地下室的钢筋用量为170-190kg/m20结构计算分析结构计算分析原则结构计算分析是根据结构的简化模型和作用在结构的简化荷载来进行计算分析的,计算结果的误差来自荷载的不确定性、材料弹性和弹塑性的假设、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差异和分析过程的误差等方面。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合理性确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当竖向荷载效应和水平作用效应组合时,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