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教学重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体会诗的感情。教学流程示意图:图片导入——引领全文   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精读体验——深入悟情     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1、一边听歌曲录音,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2、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图片,导入本首诗的学习,初步感受母子情。了解诗的作者孟郊。)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1、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1)请学生来朗诵。(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4)  拼读本课的生字的正确读音,加深对生字读音的掌握。(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本首诗的主要内容,在朗读中初步能做到字音准,句子通,并解决本课生字和认读字的读音)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1、小组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四人一组,互相读一读古诗,再联系图,讲一讲对诗意的理解。遇到不懂的诗句,相互讨论。如果还不明白,就记下来。)2、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 (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在理解意思的基础读两句诗句(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谁能说儿子如同小草一样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天的阳光那样的母爱呢?——母亲这份慈爱与关切,真不是我们微小的心意所能报答的。——谁说那些绿茵茵的小草,就能报答太阳母亲的光辉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理解诗句的意思,更深的感受“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所要表达的意境。四、精读体验,深入悟情1、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