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岭南传统武术的发展概述.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岭南传统武术的发展概述.doc

上传人:2051982956 2014/3/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岭南传统武术的发展概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岭南传统武术的发展概述
于兆杰--------《中州体育》
2012年03期
 【摘要】本文对以广东传统武术为代表的岭南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概述,从地理环境、民风、社会环境阐述了岭南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概况。对广东主要的拳派风格进行总结;探讨了岭南武术的近代传播与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岭南;传统武术;南派拳系;拳派风格
1前言
岭南,作为一个地域性概念,指五岭以南地区,包括今广东、港澳、海南、广西大部分地区。由于广东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岭南的重要政治、军事、经济重地,岭南的主体文化精神就在这里形成。岭南地区北依南岭,南傍南海,加上南岭万山迭嶂,使岭南地区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孕育于其中的岭南文化形成了迥异于岭北中原大地的文化特质,发源于此的南派拳系在中国武术中也独树一帜。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岭南”一词时,一般指广东地区。孕育于岭南块大地上的武术具有独具特色的技术风格和历史文化,被称为
“南派”武术。
2岭南传统武术的概况
广东自古已有武术流传,至明代更有完整的拳械套路,据《小知录》记载:“使拳之家,曰赵家拳、南拳、西拳、温家钩挂拳、张飞神拳、霸王拳、猴拳、童子拜观音拳;又有眠张短打破法、九内红大下等破法、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解法、七十二跌法、七十二解法。”但至清代,传统的拳种已逐渐式微,流行的主要拳种仅为洪、刘、蔡、李、莫家拳,及晚清出现的蔡李佛拳、咏春拳。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粤地就有“粤俗好斗”的说法,这一传统的影响延续至后代,岭南地区的体育多体现出竞技性及雄武刚强的特点,特别是武术,尤以拳术等项目上以独特的南国风格而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广东的武术的拳术在中国拳术中称“广东南拳”。所谓南拳,泛指流行于长江以南各省与北派拳术迥异的一派拳术。而广东则是南拳发展的中心地区。练武自古是人们自卫抗暴的手段,故成了民间传统体育,而明末清初乃至鸦片战争前后,广东的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民间****武之风从秘密到公开,愈演愈烈。这是广东传统武术发展的客观原因。以至到后来流传到海外的中国武术被称为
“KONGFU”,这是广东人对武术称为“功夫”的译音,可见粤人传武影响之广泛。
3广东传统武术的历史发展
乾隆年间,广东已有人到海外传授武艺,鸦片战争前后,广东激起民间练武的热潮,官府也不再禁止民间练武,城乡****武者众,使广东的洪、刘、蔡、李、莫等五大门派及白眉、龙行、蔡李佛等门派在广东城乡广泛流传。洪拳,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刘拳,流传于雷州半岛;蔡拳,后来流传于广东中山等地;李拳,相传流行于广东中山、河源、高州、龙川、广州等地;莫拳,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咏春拳、侠拳、佛家拳、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民国初年,国人为雪“东亚病夫”之耻,武风为之一振。1919年广东省体育精武会成立,主张体育救国,振兴中华,开展武术活动,引进了外来拳种,并组织武术表演,培养了不少武术骨干,精武会的影响直至海外。孙中山重视武术,曾邀名武师蔡桂勤到大元帅府任自己的武术教师,民国
10年(1921),以大总统名义向武术家林世荣颁发银质奖章,民间练武之风更盛。随后成立了两广国术馆、国术社等,当时武馆林立,先后有近50家,武术流行于各界。
广东南拳五大门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