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陕西农业科学魔芋林下种植实践与认识崔(,陕西安康鸣725000;,陕西安康725000)摘要:按照魔芋的生长发育特性,采取从林中来,到林中去的“原生态种植”,可达到健身栽培,健康生长的目的。魔芋林下种植后,可扩大种植区域,实现乔木林与魔芋的优势互补,具有减轻病害,抑制细菌和杂草,保持水土,促进生长,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综合利用等优势,实现林下种芋和商品芋生产的健康循环发展。该技术对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具有明显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关键词:魔芋;林下;种植;优势2011年7月上旬,中国魔芋协会在岚皋县召开了第六届全国魔芋种植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代表们参观了岚皋县蔺河镇光明村、草垭村和立新村长达逾10km的林下魔芋种植示范区,看到1—3年生林下魔芋的健壮生长,博得了大家的称赞。会议期间,由中国魔芋协会技术评审委员会,对岚皋县多年摸索总结出的“魔芋产业建设一一岚皋模式”进行了技术评审,一致认为,岚皋县摸索的“林下种植,健康栽培,循环发展”方式,既是种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更是一种先进与适用的技术创新,在全国魔芋界是一种首创,该技术达到。1魔芋林下种植的形成与实践魔芋为原产热带雨林的林下植物,经过人们数千年的驯化,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到亚热带地区,长期以来,人们将其在房前屋后进行半野生零星粗放种植,挖大留小,自生自灭,自然生长。20世纪8O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魔芋产业逐渐兴起,开始了人工大田大面积种植,随着魔芋人工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年限的增加,魔芋细菌性病害软腐病和真菌性病害白绢病不断发生且逐年加重,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严重影响了魔芋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的开发,病害已成为我国魔芋产业发展难以破解的瓶颈,造成原料供应不足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岚皋县为我国魔芋产业发展最早的县之一,1986年引进国产第一批魔芋精粉机,成立了岚皋魔芋食品厂,1987年成立岚皋县魔芋生产办公室,拉开了魔芋种植及产业发展的序幕。自此,岚皋县的魔芋生产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1995年,全县魔芋种植面积700hm,鲜芋总产创历史最好水平,,。并涌现出了一批魔芋基地村和种植大户,特别是大道镇建国村1990年全村人均魔芋收入过千元,被誉为陕南魔芋第一大村,陕西省委组织部派人来村上调研,并将报告刊登在《共产党人》杂志上。连续多年种植后,过去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软腐病和白绢病逐年发生,严重威胁魔芋生产安全。,当年全县经济损失180余万元。1995年底,岚皋县群众上书陕西省政府领导,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和副省长王寿森亲自批示,要求“组织人力,查出发病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为此,安康市植保站与岚皋县技术人员从1996年开始进行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经数年的艰苦努力,在国内率先摸索出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的侵染危害规律、筛选出两病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无公害农药新品种、研究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系列技术。特别是采用了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相结合的推广方法,边试验研究,边示范推广,及时将研究结果收稿日期:201卜12一O9作者简介:崔鸣(1957一),大学本科,二级研究员。长期从事魔芋种植技术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