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教学上传:江美    更新时间:-1-1217:37:57 一、新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阶段渊源新汉语拼音方案不是少数一朝一夕拍拍脑袋瓜子一下子想出来的。它是经过几百年历史积累演变的结果。要说到拼音方案的历史渊源,还要追溯到三百五十二年以前(1605)。说起用拉丁字母(现行用的英语字母及绝大多数欧洲文字多是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最初还是由到中国来传教的外国传教士为学习汉语用的。明万历(1583)利马窦(i)来到中国,他学习汉语很快,主要就是靠拉丁字母注音来帮助学习。在利马窦开始用拉丁字标注汉音(1605)后二十年,耶稣教士金尼阁(nicolastrigarlt)又应用拉丁字标注汉音的原理作了一部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书,叫做《西儒耳目资》(1625)。用拉丁字注音汉字的技术更加系统化了。传统汉字和西方文字的门交流有了一进一步发展的势头。但在清雍正元年(1723)以后,清朝政府开始采用闭关政策,除去钦天监供职的西洋人外,其余的都驱逐到澳门看管,不许进入内地。直到鸦片战争(1842)以后,海禁大开,到中国来的外国人为了学习汉汉语,传播宗教,也都研究拼音方式。尽管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别有用心,但毕竟为汉语和拉丁语的结合开辟了一条可为后世借鉴的道路。自19世纪以来,我国许多先进人士为了祖国文字的发展,逐渐和拉丁拼音结合起来。其中就有纯用26个拉丁字母的,如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1908),到了1922年8月《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出版以后,创制拉丁字拼音方案的风气达到了高潮,从1925年9月到1926年9月,赵元任、钱玄同、刘复、黎锦熙等人组织“数人会”,历时一年,拟定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同时瞿秋白同志在前苏联也曾积极地为创立汉语拉丁新文字方案而工作。当时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包括鲁迅、陶行知、许地山等,也为汉字拉音拉丁化的推广做了很多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8年正式推行新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1月10日,周恩来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举行的报告会上的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啰啰嗦嗦说这么多有汉语拼音的历史,也许有的朋友会问,这和英语教学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关系!本文谈的就是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关系。目的就是利用汉语拼音和拉丁字母关系来学好英语音标。说白了现用的汉语拼音是借用拉丁字母改进发展而马,汉语拼音和拉丁字母的读音绝大多数是相通的。我这里就是利用当前我国学生已经先学汉语拼音,且对汉语拼音非常熟悉的同时,借助汉语拼音来学好音标,就是利用汉语拼音和拉丁字母的渊源以及它们之间的读音相通的关系来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音标。二、汉语拼音与英语音素首先我们先谈一谈什么叫“拼音”,“拼音”就是用用符号来表示语音。“规定用什么符号和怎样使用这些符号,这就是‘拼音方案’。用来拼音的符号叫做字母,汉语拼音方案有26个字母。底下是字母表,括号晨是字母的名称:a(a)b(bê) c(?) d(ê) e(e) f(êf) g(gê) h(ha) i(yi)  j(jie)  k(kê)  l(êl)  m(êm)  n(nê) o(o) p(pê)  q(qiu) r(r’er)  s(ês)    t(tê)  u(u)  v(ve)  w(wa)  x(xi)  y(ya)  z(zê)这种字母普通叫做“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