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对燃烧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观察过很多燃烧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课题内容的基础。本课题将对燃烧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教会学生如何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另外,本课题可以对高中将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②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能科学的认识燃烧,体会化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②通过“火场自救”使学生更加关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四、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分两课时,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五、教学用品: 学生部分:(共8组,每组用品如下)烧杯(200毫升)2个,火柴1盒,小蜡烛4支(2支用铁丝固定,便于放入烧杯),碳酸钠,稀盐酸,沙子,湿布,剪刀,水(滴瓶装)。 教师部分:烧杯1个(1000毫升),大试管(含橡皮塞)2支,红磷,白磷,镊子,吸水纸,药匙,洁净纸。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引入新课,激发兴趣【播放】幻灯片,由德国影片《空中火灾》的视频片段引入【提问】火灾是怎样发生的?如何灭火?火场怎样逃生?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观看幻灯片,思考问题,进入课堂角色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燃烧的学习热情。第二环节:演示探究,发现规律思考回答问题: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燃烧需要氧气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认真观察装置图,理解实验设计的目的,初步了解实验药品,知道实验步骤,了解老师的实验要求,知道观察的重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师生共同归纳出燃烧的定义。注重学生知识的迁移,语言归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提问】生活中,你一定看到过许多燃烧的现象,根据已有的经验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伴随__、__现象;2、燃烧通常需要__助燃;3、燃烧属于__变化。【讨论】结合下面的提示,尝试归纳燃烧的定义。燃烧是__和__发生的一种____剧烈的__反应。【讲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展示实验装置图、介绍药品及两可燃物的着火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1、2、3处的实验现象。观察并记录1、2、3处的实验现象。对比1、2两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2、3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理解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随意改变观看原型实验视频,对比两个实验,发现原型实验的不足之处,体会绿色化学的理念。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通入氧气。明确观察重点,能够有的放矢。设置问题梯度,降低探究难度完成课题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体会实验改进的方向:绿色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先将少量白磷放入热水,再将装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同时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对比现象,分析燃烧的条件。课件展示着火点的相关资料。得出燃烧的条件后,对比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图,播放原型实验视频。在此环节的最后一步,对该演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