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一、理论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3)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组。首先,每组中必须具备一名有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组长。 。如果合作所解决的问题不用思考就完成,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则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 ,先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片刻,然后各抒己见,进行充分的交流。而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从而确定本组的最佳方案。最后进行全部的交流,得出最后的结果。 ,小组之间的评价,要让学生充分地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是否遵规守纪等。其次,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长处,从而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氛围。三、小组合作的有效时机(1)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进行小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2)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进行小组合作。(3)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进行小组合作。(4)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5)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小组合作。四、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4-6人自愿成组,每组推选有管理能力的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要求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有自己特色的口号。以下是我校的各班个性小组名称。 ,小组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高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必须组长进行积极地培养。首先要制定出小组长工作职责,让小组长明白自己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更要能协助老师落实小组学习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领导和协调组员活动,综合意见,与教师或外组联系等;其次要教给小组长一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