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国教育模式.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教育模式.doc

上传人:kt544455 2020/2/2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教育模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八股文盛行的时候,还是有能写出精彩深刻文章的天才,所以八股虽毒害了莘莘学子千百年,但并不妨碍极少数天才带着脚铐跳舞;在推行素质教育的美国,校园欺凌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成绩好的被视为怪胎,体育好、人缘好的人才是校园之星。这是不是说明古代科举制度、现代欧美国家的“素质教育”都是有好有坏,我们要辩证看待问题、乃至于辩证地看待我们即将讨论的,某种意义上介于两者之间的应试教育制度?不是的。而是我们错误地定义了问题,把眼光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教育制度是浮在表面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流动机制才是内在的东西。科举制度好还是不好、美国素质教育制度的优劣,其实很大程度上被这些内在的东西决定了的。比如真的是科举制度在毒害知识分子吗?非也,君权至上产生的奴化万民的思想与文化以及大共同体主导的社会流动机制才是;真的是美国的素质教育制度的不足导致了校园欺凌现象永远无法根除吗?不是的,是不完美的自由放任机制和青少年普遍性的生物性竞争之风(进化心理学意义上的,所以各个国家都有,素质教育也没有改变这一点)。并且,还有另外一个佐证的东西,那就是20世纪中后期,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流动性并没有比对性的差别(来源于《社会学的意识》,可查证)——这说明就解决社会流动性问题而言,不同的教育制度保持基本保持中性,并没有给哪个国家带来不同——即便是被吹到天上去的美国素质教育,在解决社会流动性、或者说决定谁有钱谁没钱上面,并没有什么公不公平的问题。或者说白了,一个社会的教育制度公不公平,跟教育制度本身没有什么关系,谁有钱谁没钱跟一个国家本身的经济政治,或者偏激地说,工业体系有关。在这种情况下,给封建社会以素质教育,它的公平与流动性依然是社会本身的内生禀赋所决定的——正如给雅典以民主,依然是残缺的民主,依然还有对妇女的不平等。所以,在这种逻辑下,教育制度作为文化上的附着物,说是讨论其危害,毋宁说是讨论任何中性事物的不完美罢了。有钱的有路子的,才不会关心什么教育的危害呢。而教育资源的分配所导致的不公平,早就先在于制度本身,被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所决定了——至少宏观上看,这就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应试教育并没有“危害”。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后,会有立刻点“反对”的冲动,别着急,因为你可能误解了我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的真实含义是:用“危害”来描述应试教育并不妥当,更为恰当的词是“局限性”。“危害”和“局限性”的区别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喜欢吸烟的人得肺癌的概率更高,因此,吸烟对身体是有“危害”的。素菜中几乎不含有蛋白质,通常钙的含量也较低。它很难让人变得强壮和漂亮,所以,吃素菜是有“局限性”的。这下就很清楚了,危害和局限性的区别在于:“危害”会让你在某些方面直接遭受损失,而“局限性”只是无法让你在某些方面得到进步,但并不会让你损失什么。之所以我用“烟”和“素菜”来举例,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确实很好地刻画了“应试教育”的地位:接受应试教育,并不相当于吸烟,而是更接近于吃素菜——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不应该吸烟,但不该停止吃素菜,而是应该去吃点荤菜;同样地,对于教育来说,我们不应该完全抛弃应试教育,而是在维持应试教育的同时,去慢慢地添加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让人才选拔和自身发展变得更加多元化一些。应试教育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高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试教育评判标准明确,动用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