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化探取样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化探取样规范.doc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0/2/23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化探取样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探取样规范一、岩矿薄片、光片鉴定样品及标本采集:陈列标本的大小不应小于3×6×9cm;供薄片、光片鉴定用样品以能满足切制光片、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规格不限。①沉积岩  对工作区内各时代地层的每一种代表性岩石均应按地层层序系统采样,同时也要适当采集能反映沿走向变化情况的样品;有沉积矿产的地段和沉积韵律发育地段,应视研究的需要而加密采样点。②岩浆岩在每个岩体中按相带系统采集各种代表性岩石样品,在各相带间的过度地段应加密采样点;对岩体的下列地段及地质体均应采集样品:析离体、捕掳体、同化混染带、脉岩、岩体各类围岩、接触变质带、岩体冷凝边等;对各种类型的火山岩,按其层序及岩性,沿走向和倾向系统采样。③变质岩  根据岩石变质程度按剖面系统采样,并注意样品中应含有划分变质带的标志矿物;对不同夹层、残留体(由边缘至中心)、各种混合岩应系统地分别采样。④矿石  应按不同自然类型、工业类型、矿化期次、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的矿石,以及根据矿石中各有用矿物的相互关系,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相互关系等特征分别采集矿石样品。对于矿石类型复杂,矿物组合变化大的矿体,还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系统采样,以便研究矿石的变化规律。在对矿石采集光片鉴定样品的同时,为研究其中透明矿物及其与金属矿物的关系,应注意适当采集薄片、光薄片鉴定样品。当对各类岩石和矿石采集化学全分析样品,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样品时,应同时采集岩矿鉴定样品。应注意采集反映构造特征的标本,若小型标本不足以反映岩石、矿石的特殊构造时,可根据需要采集大型标本;若采集定向标本,则应注明产状方位;采集极疏松和多孔样品时,可先用丙酮胶(废胶卷溶于丙酮制成)浸透岩石、矿石,待胶结干涸后再采集样品。无特殊情况(如研究风化岩石、矿石),一般应采集新鲜样品。对于岩石标本,有时可适当保留部分风化面,以便更好地再现它的野外直观特征。样品采集后,应在采样现场按采样目的,将欲切制成光片、薄片等部位,用醒目的色笔圈出。在一般情况下,应使切片平面垂直于层理、矿脉等延向。然后编号、登记、填写标签(同时注明切片种类、数量)等,特别须在记录本上注明采样位置、编号、采样目的等。二、岩石、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样品采集为各种地质目的所进行的各种化学成分(元素或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石试样。(1)矿石①原则上应沿矿体厚度方向(即矿石物质成分变化最大的方向)采集样品;②若矿床由不同类型的若干个矿体组成,则应按不同矿体、不同类型矿石和矿脉(包括不同风化程度的矿石)分别采样,即尽量按照可区分出的不同种类矿石分别采集样品;③在一般情况下,同种类型的矿石化学全分析样品只需采集1-2个。(2)岩石①除作某些特殊目的的研究外,在一般情况下应采集新鲜、无蚀变的岩石作样品。采集位置应尽量避开各类接触带、蚀变带、断裂破碎带等;②层状岩石(沉积岩、火山岩等)样品应垂直其走向采集。若为研究同一层位内岩石成分沿走向的变化规律,则可沿其走向按一定间距系统采集样品;非层状岩石(岩浆岩等)样品可按不同相带、不同岩性分别采集;③矿床围岩蚀变样品应从矿体(脉)近侧向远侧垂直围岩蚀变带的走向系统采集。①矿石样品一般按不同矿种和相应的采样规格采集铜、铅、锌、金常用的采样规格参考表矿种采样方法采样断面规格宽×深(cm)采样长度(m)备注铜铅锌刻槽法5×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