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赤壁之战》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2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赤壁之战》教案.doc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0/2/23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赤壁之战》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赤壁之战》授课日期教材分析学情分析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教学目标1、通过学****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2、学****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能够”、“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能够”、“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2、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3、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4、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教学准备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课外作业:教后小记及预****指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一)揭示课题,介绍时代背景。《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编而成的。哪位同学知道“三国”是哪三国?他们的首领各是谁?(“三国”是魏、蜀、吴。他们的首领分别是:魏是曹操;蜀是刘备;吴是孙权。)“三国”是怎样形成的呢?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了黄河流域之后,雄心勃勃,想进一步夺取长江下游孙权的地盘。当时曹、孙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面对强大的曹军,孙权联合没有地盘的刘备共同抵抗,公元2冬在赤壁与曹军交战。课文讲的就是这次战役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这一战局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为后来魏、蜀、吴三国成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赤壁”这个地方在哪里?交战双方是谁?他们为什么要打仗?结果怎么样?)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学****任务。首先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找一找课文中是谁和谁在打仗。带着问题听录音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提高学生学****的兴趣。(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率领的80万大军和周瑜的3万兵士作战。)周瑜是孙权的部下,东吴军中的水上大都督。公元2,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在赤壁这个地方被周瑜率领的东吴军打败。“赤壁之战”写的就是这件事。作战双方力量悬殊那么大,曹军为什么会败呢?我们认真学****课文之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东吴怎么会以少胜多,击败曹军的呢?这就是本文要讲述的故事。二、作家、作品简介司马光(公元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世称涑水先生。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及长,学识更为渊博。司马光治学勤苦,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自1066——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共294卷,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下迄五代末年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362年。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再经司马光删削润色总其成。书由神宗赐名并做序。作者及年代体裁地位特点《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