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8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459972402 2020/2/23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一下册历史1-11课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七年级历史下 1-11课复****提纲朝代接龙:隋-唐-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并立――金、南宋对峙――元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兴亡1、隋朝的建立:581年 杨坚(隋文帝) 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统一意义:(1)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 300年的分裂局面;(2)为隋唐的强盛奠定基础。3、隋朝的繁荣:“开皇之治”(1)原因:主观原因——隋文帝励精图治;客观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表现:疆域( )、国力( )、经济( )、社会( )、人口( )4、隋朝的灭亡(618年)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骄奢***逸、不恤民力、大肆兴役 )二、大运河1、开凿的直接目的:加强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控制;便于江南财物向洛阳、长安运输。根本目的:巩固统治2、概况(见大运河地图)三点 +四段+五河3、评价大运河1)积极方面:适应了,,需要;加强了,,联系;维护了,,统一;推动了,,发展;起,,作用。2)消极方面: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三、赵州桥1、时间、设计者:隋朝、李春;2、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四、隋朝统治与秦朝类似的表现?(P2引言)①都结束分裂走向统一;②建立的各种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都建有大型工程; ④不惜民力,大兴土木;⑤短命,二世而亡。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 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1、贞观之治出现原因:客观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朝所奠定的基础。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1)节用戒奢①原因:隋朝速亡的震撼②表现:尽量节俭;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完善隋朝三省六部制。(2)招贤用能①知人善任、不论资力、不计亲疏②沿用科举制选用人才:(P11)目的:培养和选拔更多的贤能之人(根本目的:巩固统治)作用:改变了。。。改善了。。。扩大了。。。促进了。。。促进了。。。产生了(3)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如魏徵(节用戒奢、招贤用能、虚心纳谏为唐太宗贤明的体现)2、贞观之治的内容(表现):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富裕,国力增强,百姓安居乐业,户口大增,社会治安很好,史称“贞观之治”。1第3课 大唐盛世一、 女皇武则天:1、称帝时间、国号、地位: 690年、周、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武则天巩固统治地位的措施:(1)政治:①选拔和任用人才;②开创殿试制度,创设武举③任用酷吏,打击政敌2)经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生产发展3、评价:1)巩固了贞观时期的统一和强盛——贞观遗风“治宏贞观”;(承前)2)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启后)二、开元之治:1、时间、地位:唐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前期、唐朝达到鼎盛阶段2、开元之治形成的原因:1)主观原因:唐玄宗个人的努力①重视用人和纳谏(与太宗、武则天同)②裁减冗滥官员,整顿吏治③主持殿试,录取人才(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2)客观原因: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为之奠定了基础。3、开元之治内容(表现):人口千万户,钱粮富足,物价低廉,社会治安好,文化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国力强盛。三、大都会长安:1、唐朝形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等大都市,长安最大。2、地位:全国性的大都市、世界性的大都会3、走在长安街头会看到:( )四、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