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马尔克斯逝世莫言.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尔克斯逝世莫言.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20/2/2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尔克斯逝世莫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尔克斯逝世莫言:创作深受“老马”启发2014年4月22日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北京时间18日凌晨在墨西哥城去世,享年87岁。马尔克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西班牙作家之一,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曾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翻译成中文的《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莫言、贾平凹和韩少功等都从中获益,该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助推了中国寻根文学和本土文学热。“老马”影响一代作家启发莫言寻根溯源“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这个开卷句式,曾出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作家笔下,从马原的《虚构》、莫言的《红高粱》、韩少功的《雷祸》、洪峰的《和平年代》、刘恒的《虚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到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甚至在余华2007年的新作《兄弟》的开篇中,余华也一直重复这样的马尔克斯式的句子。对于这一代中国作家来说,《百年孤独》无疑使他们从机械的现实主义文学解放出来,并由此拉开了一个新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时代。谈及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时,莫言说:“1984年我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时非常惊讶,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写!”莫言表示《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把民间故事中超现实的情节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写出来,这对自己早期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说:“它启发我向自己的民间寻根溯源,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开外国文学的影响。我的中篇小说《球状闪电》《金发婴儿》都有模仿魔幻现实主义的痕迹。”莫言表示,他1984年读到了这本书,读了一部分之后,就觉得自己也可以写了,然后合起书开始写小说。在之后的20多年里,不停地拿出来读,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以持续读下去,一直到2007年6月份把它读完。1980年代的中国文学土壤,虽然比以前有了变化,但作家脑子里仍有很多自我禁锢,“我过去觉得不可能写的东西,他大写特写,他激活了我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个人经验、童年记忆都可以写,这使我重新发现自己。”莫言称自己那时“拍案而写”,一开始带着不成熟的痕迹,一两年后,自然也想脱离“马尔克斯的磁力”。他在1986年的《世界文学》上发表文章称,要逃离马尔克斯、福克纳两座“高炉”。他说:“我千方百计走自己的路,但20年来,始终感觉自己在与马尔克斯、福克纳搏斗,因此对他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他打开我们头脑很多的禁锢,恨是因为他的吸引力太强大了,你以为摆脱了,其实又被吸引过去。”著名小说家张小娴也曾表示《百年孤独》对自己影响很大,她说:“我每年都会不停地拿出来看,说它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书,我觉得它本身就是魔幻之书,因为每次看你的感受都不同,随着你人生的经历不同,会看出不同的东西。”一封信打开马尔克斯时代的大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系列作品就已在中国出现。其中蜚声世界文坛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没有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