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即事感怀诗何菱花.ppt

格式:ppt   大小:19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即事感怀诗何菱花.ppt

上传人:xzh051230 2020/2/24 文件大小:1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即事感怀诗何菱花.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即事感怀诗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网是网住之意运用想象、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幅丝丝小雨想要网住春天的画面。营造了凄冷的氛围,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留住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不舍、留恋之情(或惜春之情)(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小村【宋】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1)仁宗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2)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淮河阔大的洪水过后,大地上形成许多沙洲。忽见一个村落,但见村民门前的篱笆墙已稀疏破敝,草草地搭建个门。寒鸡觅食后,自个儿呼唤着同伴。而一些无衣取暖的老人们怀抱着孙儿,守候亲人归来。野外一只小船泊在河边,只残留下几根断缆。疲惫的鸟儿抬着头无助地打量周围。早已枯萎的桑树,被洪水侵蚀得露出了深深的根部。我哀叹灾民的生活凄惨到如此地步,可他们还被荒谬的官府强编入户籍,缴纳租税。(1)这首小诗描绘了小村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3分)水灾后,小村荒凉破败,一片萧条;百姓饥寒交迫,生活十分艰难。(2)第三句中的“寒”和第六句中的“啮”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寒”,生动地描摹了鸡子瑟缩的样子,巧妙地点出季节的寒冷;“啮”,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因水的冲刷枯桑只剩树根的景象,表现了受灾时间之久,破坏程度之深。★(3)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请结合诗作具体分析(3分)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